“饿肚子的人种不出粮食,捆住手脚跑不快。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张家村,不过是顺应了这个迟早会来的大势,提前做点准备罢了。”
冯国良拿起酒瓶,给张仲民和自己都斟满了酒。
“好一个顺应大势。”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仲民老弟,那我也该亮亮底牌了,重新认识一下,我是某部的特別助理,只要不触及根本红线,在我能力范围內,你儘管开口。”
这是来自一个正治新星的承诺,分量之重,远超之前的搭桥铺路。
张仲民也正色道,“国良哥,有你这句话,张家村就更有底气了。”
“目前,我们只需要时间和空间,把我们把成效做出来,然后在可能的缝隙里,给我们一点自主运作的余地,至於其他,”
他自信地笑了笑,“我们自己能解决。”
冯国良深深地看著张仲民,仿佛要將他看穿。
最终,他释然地笑了。
“好!时间和空间,我来想办法斡旋,你只管放手去干,只要能做出成绩,我的承诺依旧有效。”
两人又就未来可能的变化,进行了更深入探討。
冯国良亮出的底牌已经足够,而张仲民则凭藉著预知,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方案。
这场谈话,更像是一场对未来格局的沙盘推演,充满正向博弈和远见卓识。
夜色已深,酒瓶也快见底。
冯国良脸上带著微醺的红晕,眼神却更加明亮锐利。
“仲民老弟,以你的见识,以及在这困局中展现出的破局能力,实属难得,就守著这么一个村子,是不是有些屈才了?”
他的招揽心思,点到即止。
“你要是有心思,我可以为你提供必要的引荐,倒是,你所能惠及的范围,远非一村一镇可比,这跟你想要发展张家村並不矛盾,反而可互为奥援。”
这番话,是建立在对他高度认可上的投资提议,也是=对潜力股的精准判断。
“国良哥,张家村能得到你的支持,已经很幸运了。”
张仲民听懂了,但他並不接受。
“张家村这船刚离岸,水还浑著呢,我要是只顾著自己,那没人能压住村里可能冒出来的歪心思。”
冯国良显然对这个理由並不完全买帐。
在他看来,只要运作得当,张仲民即便离开,也能通过代理人遥控局面。
“张家的未来,决不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要的是群星渐起,而非孤月独明。”
在当族长的时候,他就想好了。
“我要的是满山遍野的春笋破土,而不是独独一棵参天大树,能顶门立户的,绝不能只有一个。”
张仲民能做的,是为这些后辈儘可能开闢道路,搭建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