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寒明白,这是老师在为自己的棋道之路送上祝福。
转向大竹理事长时,柏寒瞥见棋盘漆面映出自己的倒影。
十三岁少年的轮廓,仿佛正与歷代棋士的残影重叠在十九道纵横之间。
脑中的星艺传出渴望的共鸣。
柏寒以標准正座屈身,双脚拇趾相叠,代表著棋道如一的至高追求。承接捲轴时形成的三角形手势,暗喻著三劫循环的围棋哲理。
免状被轻轻放入手中,少年指尖触到纸张表面细腻的纹理,捲轴上的墨字以毛笔小楷纵向书写,印著日本棋院的朱色印章。
证书左侧记载著“平成二十一年四月一日付“的授段日期,右侧则是本因坊秀哉再传弟子的署名。
大竹英雄拿起职业棋士徽章,少年双手接过。
深蓝色綬带环绕的棋士徽章,正面刻有“日本棋院“字样和围棋棋子图案。
指尖触到背面冰凉的刻字——“第149期生编號1187“,这个数字將伴隨少年整个职业生涯。
柏寒起身,缓步走向屏风。
屏风前铺陈著段位毯,十九路棋盘纹样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雀跃地等待著少年。
段位毯的左侧立著胜负柱。
这根45cm高的榧木柱上刻著歷代名人之战的比分,代表著日本围棋的歷史。
藤泽秀行的名字刻在最上方,昭和三十三年的记录中,坂田荣男成为先生的註脚。
墨漆的標记框住了藤泽的姓氏,笔画间依稀可见先生当年凌厉的棋风,象徵头衔保持者的方印看起来比他人更加饱满。
少年的目光在先生的名字上停留了几秒,微微握紧了拳头。
段位毯右侧的案几上陈列著將棋驹、毛笔和竹刀,分別象徵著棋道、文化和修心。
宫娥弈棋图的背景已经更换,少年身后立著两块屏风。
左侧是宽政年间本因坊丈和与赤星因彻的“吐血之局”,体现以命弈棋的求道精神,又告诫后辈胜负虽重,不可摧身。
右侧则是明治时期方圆社的创立场景,描绘出棋院的歷史脉络,也对新初段提出敢於创新的期望。
站在屏风前的柏寒,短髮乾净利落,浓黑剑眉下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闪光灯打在他清秀的脸上,映出几分冷白的光,与窗外暖粉的樱形成鲜明对比。
左手无名指上的银戒泛著光,那是枚棋士戒。
戒面上“三思”两字是老师特意为他选定的,希望少年时刻记住“以器载道“的职业精神。
在胶片相机此起彼伏的声响中,他望向庭院中央的石碑,那里即將刻下六名新初段的名字。
下坂美织、村松大树...,以及柏寒。
拍照结束后,新初段们在小山镇男八段的引领下列队走向地下陈列室。
参拜本因坊秀哉铜像与歷代名跡碑,是授段仪式中最后的庄严时刻。
队伍最前方,一力辽和沼錧沙辉哉两位院生代表手持“棋“与“道“字幡。
平日里活泼好动的沼錧此刻紧抿嘴唇,眼中闪烁著前所未有的庄重。
新初段们走在队伍中间,藤泽一就作为师门代表,与《棋周刊》和《nhk》的记者团走在最后。
昏暗的灯光下,秀哉铜像半隱在阴影中。
在事务长金川正明低沉的讲述中,新初段们郑重行礼。
“以纯粹的心,去追求棋道!”
金川最后的寄语,为授段仪式画上句號。
棋士登记完成的新初段们迎来了最后的媒体环节。
六位棋士依照传统坐成一排,在镁光灯下整齐地摆出“本因坊流“持子手势。
食指稳稳托住棋子底部,中指优雅地扣在侧面,六枚黑子悬於棋盘之上,定格成职业棋士生涯的第一张正式合影。
“柏初段!“
隨著摄影师的呼唤,少年身形前倾,下頜轻抬,唇边展开一抹微笑。
那个曾经在道场里日復一日练习捻棋打谱的少年,终於在这一刻,成为了棋士名鉴上鐫刻的名字。
......
午后的阳光穿过围棋神社的樟树,印在师徒踏著石阶的脚步上。
来到传世棋石前,藤泽一就从怀中取出白绢,仔细擦拭著深浅不一的纹路。
“顺时针三转,每一转都要默念一个心愿。”老师低声嘱咐。
柏寒单膝跪在蒲团上,將崭新的职业徽章轻轻贴在温热的石面上。
第一转,他想起道场里彻夜不息的棋声;第二转,眼前浮现授段仪式上那方朱红的印章。
第三转,那抹青绿色的凹痕將少年紧紧包围。
“高处不胜寒啊!”
柏寒握紧徽章,掌心传来到一丝暖意。
他抬头望向老师,对方眼中流淌著欣慰的光芒。檐角的风铃叮咚作响,仿佛在见证这个午后庄严而温暖的传承时刻。
石阶上,光斑跳跃。
“关於师承的事,我和张栩名人、高尾绅路九段通过电话了。“
少年踩著被阳光晒得微暖的青石板默默点头。
“小林觉前辈之前也亲自向他们作了解释...“
藤泽在转角处停下脚步。
“两位前辈都认为,由小林前辈来指导你是最合適的。小林前辈还特意拜託他们,今后你的每一局棋谱,他都会抄送两位帮忙批註。“
柏寒的脚步猛地顿住,这份打破门第之见的关怀,比任何言语都更令人动容。
小林觉的举动,清晰地詮释著“棋士“二字的真諦。
“请转告小林老师...我会用棋盘上的胜负,来回报这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