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02年,这一年,刘邦击败项羽,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天下终於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一时间,长安城里热闹非凡,处处张灯结彩,百姓们都在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新朝初立,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他对张良那是相当感激,毕竟在过去的那些年里,张良就像他的智囊,多次在关键时刻为他出谋划策,帮他化险为夷,要是没有张良,这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呢。
所以,刘邦大手一挥,对张良说:“子房啊,你功劳这么大,齐国之地任你挑选三万户作为食邑,你可一定要好好选啊!”这可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三万户的食邑,那意味著无尽的財富和极高的地位,换做別人,早就乐开了,磕头谢恩了。
可张良却不这么想,他心里清楚得很,刘邦这看似慷慨的赏赐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自古以来,多少功臣在天下平定后,因为功高震主,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张良可不想成为下一个。而且,张良本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曾两代担任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秦灭亡后,他一心只为韩国报仇,如今大仇已报,心愿已了,对这些功名利禄也没有那么大的渴望了。
於是,张良婉拒了刘邦的好意,他恭敬地对刘邦说:“陛下,当初我在下邳起义,在留地与您相遇,这是上天把我送到您身边。陛下採纳我的计策,有幸常常奏效,我只求封留地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重赏。”
刘邦听了,心里对张良的这份清醒和淡泊更加讚赏,便同意了张良的请求,封他为留侯。
张良选择留地,那可是大有深意。留地虽小,却有著特殊的意义,这里是他和刘邦相遇的地方,是他命运转折的起点。他选留地,一是为了提醒刘邦不要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二是向刘邦表明自己的心意,他只想要个安稳的小地方,没有什么野心,不会对刘邦的皇位构成威胁。
这一招以退为进,既保全了自己,又给足了刘邦面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张良深知,仅仅拒绝封赏还不够,要想彻底远离朝堂的纷爭,避免被猜忌,还得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於是,他做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穀”之术,甚至还说自己想要追隨赤松子游,去修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