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后方(二)
初夏的西湖乡(今俄勒冈州莱克奥斯韦戈市,波特兰以南八公里)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田野里麦浪翻滚,一片金黄,预示著即將到来的丰收。
清晨,胜五郎小心地將一罐白砂放在牛车的软垫,並用麵粉袋稍稍將其压住,以免牛车走动时滚落。
那身粗布短褂下的肩膀比四年前宽了整整一圈,曾经瘦骨嶙峋的胸膛如今厚实有力,晒成古铜色的脸庞上再不见当年的怯懦,唯有眼角那道浅疤还留著长崎岁月的痕跡。
他亲昵地拍了拍身边温顺的耕牛“大黑”,这是他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准备带著妻子和女儿去看望刚刚生產的妹妹。
“阿月,准备好了吗?”胜五郎用生硬的汉语朝屋里喊道。
他的妻子阿月从木屋里走出来,怀里抱著他们十个月大的女儿小。
这个温顺的契努克部落女子,是他去年用一袋麵粉和三斤猪肉从她父母手中换回来的。虽然语言不通,但朝夕相处中,他们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交流方式。
阿月穿著胜五郎特意为她订做的汉式衣裙,黑亮的长辫垂在肩头,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含著笑意。
“……好了。”阿月用刚学会没多久的汉语回答,小心地將女儿抱在怀里。
孩子正睁著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前面的耕牛,伸出小手试图想要摸一摸,但被母亲笑著將手给抓了回来。
“那我们就走吧。”胜五郎满意地点点头,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然后牵著牛绳,缓缓向邻村的妹妹家走去。
道路两旁是整齐的田垄,绿油油的玉米苗已有半人高,麦田也开始泛黄,土豆田里更是白点点。
远处,几户人家的烟囱里飘出裊裊炊烟,与晨雾交融在一起。
“嗯,今年又是一个好光景!”胜五郎脸上带著几分满足和期待。
四年前,他带著妹妹小夜子踏上这片土地时,何曾想过能有现在的安稳和充实?
四年拓殖服役期间,他伐木、开荒、修渠,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儘管很辛苦,但因为能天天吃饱饭,他的身体反而一天天强壮起来。
去年拓殖期满时,政府果然如约授予他四十亩良田的地契,还分了一栋旧的木屋。
更令他感动的是,乡里还主动向他提供了农信社贷款,让他得以购买必要的农资器具和粮种。
村里的农事员还为他讲解了各种作物的种植收益。
“五郎啊,你这片地靠近水源,適合种小麦。”农事员指著他的地块说,“河谷北边的那块地更適合种大麦,县里建了一家啤酒厂,到时候可以换不少现钱。另外,多样化种植,也能稍稍降低风险。”
这种被官府当人的感觉,是胜五郎在日本时从未体验过的。
在那里,农人只是武士老爷们的践踏对象,没有任何话语权。
牛车吱呀呀地前行,约莫一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了邻村一栋整洁的农舍前。
这是妹妹小夜子的家,她的丈夫李大谷是五年前从山东收拢的移民,比胜五郎早一年来到新洲。
远远地,胜五郎就看见妹夫李大谷站在院子里劈柴,斧头落下时木屑纷飞,却半点没溅到旁边摇篮里的婴儿。
看见驾著牛车的胜五郎,李大谷怔了一下,隨即直起身擦了擦汗,粗声粗气地喊:“五郎来了!快进屋,你妹子正在熬煮鸡汤,咱们中午都沾沾荤腥!”
听到声响,屋门吱呀一声打开,小夜子一脸欢愉地跑了出来。
“哥哥!”小夜子欣喜地叫道,她的汉语已经相当流利。
虽然身形依然娇小,但面色红润健康,不再是当年那个瘦弱可怜的小女孩。
“哥,看看我的孩子!”小夜子从摇篮里將孩子抱出来,炫耀般地递到胜五郎面前,“你看,这孩子再过几天就满月了,大谷说他长得像我!”
胜五郎小心翼翼地接过外甥,指尖碰到孩子温热的脸颊时,突然想起四年前在移民船上,小夜子却怯生生地攥著他的衣角,满眼的恐慌和害怕。
那时他总怕自己护不住妹妹,如今看著妹妹安稳幸福的模样,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想来,死去的爹娘可以瞑目了。
李大谷憨厚地在旁边看著,搓了搓手,朝妻子说道:“你先领五郎兄弟和阿月妹子到屋里坐著,俺去村上的供销社去赊一壶酒回来。”
说著,不待眾人回应,便大步朝村里走去。
小夜子热络地將哥哥和嫂子迎进了屋里,房內陈设简单却整洁,土坯墙上掛著几串干辣椒和玉米棒子,木桌上铺著小夜子亲手绣的桌布。
胜五郎將带来的礼物一一放在桌上,三尺的布、半袋新磨的麦粉、一罐白砂和两斤猪肉。
阿月跟在后面,从怀里掏出个用兽皮缝製的小荷包递给小夜子,里面塞了几颗漂亮的卵石,是她特意给未满月的孩子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