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后方(一)
1642年6月13日,永平县(今俄勒冈州塞勒姆市),合湾乡。
隨著气温的逐渐升高,琼江河谷地区也迈入了初夏时节,温热的阳光洒在绵延起伏的沃野上,將正在灌浆的小麦染成一片望不到边的浅金色海洋。
和煦的微风从河谷南端吹来,裹挟著黑土的气息和青草的芬芳,以及远处森林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松脂清香。
然而,合湾乡的农人们却无暇沉醉於这田园诗意。
麦收前的这段相对农閒的时光,已被一项更为宏大、紧迫的工程所占据,那便是修建合湾水利灌溉工程。
这项工程计划开挖一条横贯乡境的主干渠,引琼江之水,再分出无数支渠如毛细血管般滋养每一片田地,同时將江畔因往年泛滥形成的大片沼泽洼地,深挖扩建为可蓄可排的水库,彻底化水害为水利。
“都加把劲!赶在秋季汛期前,把这截主渠的底子夯实了!”副乡长刘文成略显沙哑的嗓音在工地上迴荡,压过了锹镐的碰撞声和泥土的翻动声。
这位原先的大明秀才,经过仅两年多基层政务的锤链,虽然仍会不时地冒出几许酸气,但在新洲大陆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他已然褪去了青衫旧梦中的拘谨与教条,成长为一名沉稳务实又能堪当一方之任的合格官员。
在相继担任了合湾堡书办、政务助理后,在今年三月合湾乡成立,他便升任副乡长,主管农田水利建设。
他脚下,是一条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大干渠,如同一条正在被驯服的土黄色巨蟒,向著远方丰沛的琼江(威拉米特河)延伸而去。
数百名乡民散布在渠道內外,男人们赤著膊,古铜色的脊背上汗水涔涔,挥舞著沉重的铁镐和锄头,奋力开挖。
妇人们则负责將挖出的泥土用柳条筐运到渠坝上,层层夯实。
更有十几人合力喊著號子,拖动巨大的石碾,来回碾压渠底,確保其坚固不透水。
刘文成看著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背著双手,如同一位巡视战场的將军,一路走过各个工段,並不时地向乡民们鼓励打气。
“大傢伙也知道,咱这琼江河谷,气候好,地势平,水量足,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宝地!但以前这水性子野,说泛滥就泛滥,说乾旱就乾旱。”
他说著,顺手帮一名拉鸡公车的汉子推了一把,然后继续说道:“如今,咱们修的这乾渠、分渠,再连上那边正在扩建的合湾水库,就是要让这水乖乖听话!旱能灌,涝能排,往后咱们合湾乡这地,粮食亩產翻一倍都不是梦!”
“这粮食多了,咱们就能养更多的人。大明呀,现在是兵荒马乱,还遍地受灾,这没饭吃的饥民有百万千万之多。但是,咱们有粮食,就能將他们都接回来,跟著一起过好日子,不再挨饿受冻,还能把咱们的家园建得更为富庶。”
“哦,对了。”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伸手指了指南边,“咱们新华目前正在跟那个什么……什么墨西哥的西夷打仗,这大军开拔,舰队南下,都是要消耗不少粮秣的。咱们琼江河谷能多打下来一点粮食,那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为朝廷……,不,为新华政府出一份大力。”
“乡长,咱们新华能打贏那些墨……墨什么哥的西夷吗?”一名乡民停下手中的铁镐,一脸关切地问道,“若是官军失利,西夷会不会杀过来,攻到咱们合湾乡这里?就像辽东的韃子那样,屡屡入关烧杀抢掠,屠戮咱们老百姓?”
刘文成闻言,转过身看向那名发问的乡民,脸上露出一抹篤定而自信的笑容:“嗯,这位老乡问得好!我这里有句话可以告诉诸位乡亲,夷人绝不可能会像辽东的韃子那样,侵入我新华境內,所有人大可把心放进肚子里!”
“可是,我们听说西夷比咱们新华人要多得多!”又一名乡人问道:“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西夷要是召集几万大军,咱们新华就三四千官军怕是顶不住吧?”
“人多顶啥用?”刘文成撇撇嘴,不屑地说道:“在大明,拥有亿兆子民,百万大军,结果呢?让十几万的韃子打得灰头灰脸,辽东的地盘都快丟完了。去年爆发的松锦大战,要不是我们新华前去助战,说不定又会遭遇一场大败,让韃子打入关內来!”
“没错,我们新华立国未久,人口確实不及大明万分之一,就是跟西夷比,也处於绝对劣势。再加上,西夷西夷在南边经营百年,根基深厚,实力不容小覷。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挥动手臂,“但是,我们新华的军队,绝非大明卫所老爷兵可比,更不是西夷那些废弛的乞丐兵能相提並论!大家在农閒时节参加过军训,打过火枪,应该明白沙场决胜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严明的纪律、千锤百链的技艺,以及更胜一筹的火炮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