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能够看到这一点,以你的年纪来说颇为难得。”
“今后也要照此为准,遇到事情多想多考虑才能够做到察觉不疑,不使自身行差踏错。”
朱瞻基连忙躬身说道。
“皇爷爷提点的是孙儿子,记到心里了。”
这时候朱棣话锋一转。
“这自古以来有本事的人难免都难以驾驭,其性子多桀骜不驯,或固执己见。”
“身居上位者这些人既要用又要压,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倚重一两人来治理天下。”
“否则的话,偏听偏信之下必然会让下面之人结党营私蒙蔽上听!”
“这一点你要引以为戒,时时刻刻记在心中!”
这就是帝王之术了。
朱允熥有本事这不假,可是朱棣用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谨慎。
之所以每次碰面,他心里都压制不住的火气。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小子每次都是自己挑起事端,然后让他这个皇帝给擦屁股。
放谁身上这心里面都会压着一股火。
毕竟他朱棣才是皇帝,要控制大局的,你这东一榔头西一锄头的,就没想过后果吗?
君不君臣不臣,这将来继任者压迫不住,岂不是
要出大事?
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朱棣逐渐意识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心态。
在面对朱允熥的时候,他也开始控制自己的脾气。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观望。
想要看一看,给出一个更大的空间,朱允熥能够做到哪种地步?
这可不是什么好手段。
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捧杀!
说老实话,在朱棣看来,他面临这种情况是唯一的选择。
可是更多的时候,他考虑的是自己的家国天下。
自己的父亲,朱元璋说的也不错。
朱允熥行为乖张,不遵循常之道,不过秉性纯良,善加利用,有利于大明天下!
可是还有另外一句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如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海拉尔河已经被拿下,唯一值得大明朝廷全力应对的。
那就只有西北的瓦剌。
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朱棣已经失去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动力。
因为在他看来盛势已经唾手可得!
对内对外,大明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之下,稳定压倒一切。
而不是来回的折腾。
当然这改革是有好处,他也会去做,不过这要慢慢来,必须在他这个皇帝的掌控之下。
朱瞻基虽然不全明白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也听出来一些别的味道。
他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的皇爷爷,有些欲言又止。
这时候朱棣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
“怎么了?一段时间不见生分了?这连
话都不敢当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