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主要的原因就是心态上的不同立场上的不一致。
朱允熥作为一个穿越人。
他所接受的思想,从骨子里面就渗透出来一个人人平等的感觉。
这种感觉更多是被动性。
要不然他也不会一边享受着自己王爷的荣华富贵,另外一方面在追求着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一开始在面对问题之时,需要有人去解决。
这时候上位者容忍程度是比较高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
朱元璋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他有魄力,更有那种控制力。
因为在人事方面,朱元璋都要比朱允熥强上太多了。
就算是朱允熥做出来很多出格的事。
可是老朱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这些事情划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朱棣不一样。
虽然说接受了传位诏书,可是他是造反起家。
得国不正也就造成了,心理上处于一定的弱势。
随着现在朝廷的情况进一步的好转。
朱棣更为迫切的就是对于全局的掌控,因为他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
当然不可能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朱允熥做出了一定退让,可是这远远达不到朱棣的要求。
虽然说双方的矛盾现在刚刚显露出来一个苗头。
可是大家都不傻。
彼此之间已经非常清晰的捕捉到了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朱棣之前可以在朱允熥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现在却开始有所收敛的
原因。
朱瞻基虽然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也听得出来。
听到这话以后,他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
“孙儿在小琉球感受到了许多东西,至少在民间。”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大明子民,瀛王是一位好王爷!”
这话说的似乎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但也是在委婉的告诉朱棣。
在他看来朱允熥没有什么行为不轨的举动。
朱棣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自古以来人心难测,有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有些事情打算到前头就是我的防备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可并不是代表着做事情的人有什么错误,而是身为君主必须要这么做。”
“要不然的话,等到事情不可挽回,那样的局面恐怕你更难接受!”
朱瞻基知道自己说服不了朱棣,于是只能低下头去说道。
“皇爷爷说的是。”
朱棣看得出来他对自己说的话并不信服。
不过这人多需要慢慢长大的。
只要能够把这些话记到心里面,遇到合适的时候,两相印证,就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了。
所以他也并不着急!
随后郑和过来汇报,说是皇后已经醒了,知道了皇太孙回来之事。
朱瞻基过去请完之后,朱棣命人把处理国事的朱高炽也请了过来,以及圈禁在京城的赵王。
在回去的路上,朱高炽看着自己的儿子,似乎有些心事重重,于是便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