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这边说了几句,便提出要去看一看自己的奶奶徐妙云。
这时候朱棣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有这份孝心就行了,你奶奶这会儿刚睡着,让他休息一会儿,咱们爷俩先聊聊。”
“中午用膳的时候,你再过去请安也不迟。”
说到这里,朱棣并没有多说,往后靠了靠。
一旁的郑和对于自己的主子自然十分了解,这时候便接过话来说道。
“太医说皇后娘娘要静养,切莫大喜大悲。”
“所以皇太孙回来的消息娘娘还不知道呢!”
“晚点奴才先过去通禀一声,皇太孙再过去也不迟。”
听到这话朱瞻基就明白,过了当下点了点头,这时候朱棣开口问道。
“海拉尔河那边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虽然说朱瞻基现在的年纪并不大。
可是朱棣对于自己这位孙子期望甚高。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实在是看不入眼。
所以他就殷切希望朱瞻基能够做到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模样。
不说跟现在的朱允熥比肩,最起码也不能差上太多。
要不然以朱允熥粘上毛比猴还精的性子。
到了将来恐怕根本就压制不住!
听到问话以后,朱瞻基皱着眉头想了一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是朱允炆言传身教。
很多对于权力之间的关系,他也算是略有所得。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非常谨慎,片刻之后,这才开口说道。
“瀛王这件事情手段的确是
出乎意料,不过也是存在极大的隐忧。”
“毕竟这些部落没有见识到我大明军队的实力,心中未必会心服口服。”
“现如今又给予他们极大的优惠,时间长了难免生出骄横之心。”
“毕竟古人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对他们再好,恐怕有些事情也是难以避免!”
朱棣听完之后,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而是继续问道。
“那要是让你去做,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最为妥当?”
这个问题很重要,朱瞻基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恩威并施,一方面推广我大明律法让其知其可为与不可为违者重惩!”
“另外一方面,扶助老弱,新建工坊,让青壮有事可做,并且将海拉尔河发展成边贸重镇。”
“如此一来的话,接下来的境遇就让他们自己选择是成为顺民,过上太平日子。”
“或成为反贼接受我大明军队的征讨!以我之见至少再进行一次镇压,海拉尔河才能安定!”
这番话说的朱棣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来,不过他还是提点到。
“老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身居上位要尽可能把一碗水给端平了。”
“只有代之以成,才能降服其心,如若不然,失职于阴谋,则王道不畅。”
“做事情既要因势而动,又要因势利导,如若不然,怎么能够得到万民景仰?”
这算是老生常谈,不过朱瞻基听得很认真。
朱棣此时
谈性颇浓,接着继续往下说道。
“瀛王在海拉尔河已经展示过非常手段,极大的震慑了当地的部落。”
“你不知道他在返回京城之前已经,镇压了部落之内的反叛!”
“如今海拉尔河的情况基本上已经趋于稳定,只要按班就步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