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一下心里面就有更不痛快了。
但是他什么话也没说。
因为研究院
是刚刚开始,不排除有些人见到朝廷的旨意之后起了走捷径的心思。
所以才会进入到研究院之中。
说白了并不是研究院的问题,而是选人的时候出了问题!
回到皇宫之后,朱棣便从找出来有关小琉球科举改革之法的密报。
仔细看了一遍之后,他若有所悟。
随后便命人将杨荣等一众人叫了过来。
看着他们,朱棣便缓缓开口说道。
“朕今日去了研究院,可是那边到了现在也没有给出一个让朕满意的东西来。”
“各位异议,这是什么问题?为何小琉球那边的研究院却是佳报频传呢?”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也没想到朱棣对于这件事情这么上心。
因为他们心里面都很清楚,这科举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朱棣这么长时间以来犹豫不决推出来研究院,大家都认为只是想要做某种尝试。
只要这种尝试没了结果,那么最后就会不了了之。
最起码读书人的根本利益不会被触动!
可是现在听这话里面的语气很明显,朱棣现在对结果不满意。
难道说现在皇帝是想要推动科举改革不成?
这时候解缙眼珠一转,拱手说道。
“陛下朝廷所见,研究院现在才刚刚起步,而小琉球那边则不同。”
“瀛王到了小琉球之后,便着人建造研究院,厚积薄发到现在才会有结果。”
朱棣听到这话一脸不满。
“你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啊,朕还需要再等上
几年的时间?”
说到这里,他的声调提高。
“你们可知道,那小子已经放出话来,他们将会跟朝廷做棉布交易。”
“每匹布只有五钱银子,你们说他是赔本赚吆喝还是会从中大赚一笔?”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年纪老迈的户部尚书郁新,这个时候则是开口说道。
“五钱银子一匹布的价格,是无论如何都会赔本的!”
“瀛王这么做也许是在替歇与朝廷的难处!”
他可是老牌的户部尚书,对于民间所产之物价值几何,那是一清二楚。
所以他不认为小琉球拿这么低的价格还能赚到钱。
而朱棣则是冷笑一声说道。
“怎么着,你们什么时候见过那个小子?吃过亏?”
听话听音,这很明显就是皇帝认为瀛王肯定有什么手段能够赚到钱。
这是讲还怎么解释?
杨荣这时候便出列说道。
“陛下,想知道这其中是何原因派人前去调查便知!”
朱棣横了他一眼,不满的说道。
“这一段时间小琉球没有增加织户,而且没有在大明内部招人。”
“来往与小琉球的都是运送棉花的船只?”
“你来告诉朕,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如何能够做到用这么低的价格叫棉布卖于朝廷?”
“难不成他会什么神仙法术不成?”
这样的结果太过于出乎意料,任凭他们打破脑袋,也想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而朱棣这时候则是叹了一口气,一副恨铁不成钢
的模样。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道理你们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