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增加织户,而且卖给朝廷的布匹还这么低的价格。
唯一的解释便是小琉球在纺织方面肯定有了更先进的技术。
如果是其他人听到这话,也觉得只是寻常事罢了。
可是在场的这些官员,整日管理的就是大明,天下的种种事物。
他们当然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百姓整日辛苦就是为了四个字,衣食住行。
如果小琉球掌控了这种技术之后,天下之布皆出于小琉球。
那就相当于大明的命根子被掌握在朱允熥的手中。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
后果不堪设想!
户部尚书郁新皱着眉头,沉吟着说道。
“朝廷可以下旨,让瀛王将此法限于朝廷,并且不能让此法外流。”
“如若不然,普通百姓岂不是要断了活路?”
“男耕女织,自古皆然,百姓通过辛勤劳作织布贩卖获取利益。”
“若是让百姓求财无门,一旦遇到灾年,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大家心里面都明白的道理。
于是纷纷点头称是。
朱棣当然更清楚,他皱着眉头说道。
“此物乃是出自于格物之学,还希望各位今后加以重视!”
“那小子做事情虽然不靠谱,但是朕相信他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胡来。”
“古人有言知耻者后勇,天下之事皆出于诸位之手。”
“总不能将来什么都伸手朝着小琉球要吧?”
这才是朱棣真正不满的地方。
朱允熥除非是有什么神仙手段。
不过说句难听的,就算是有看看整
个大明这么多精彩绝艳之辈。
难不成就拿他一个小琉球,没办法了。
就是堆也要想办法超过小琉球,只有这样才能够拿回一丝颜面来!
要不然的话,这将会成为朱棣心中的一根刺。
众人听到这话,明白了他的打算。
杨荣便躬身说道。
“陛下高瞻远瞩,臣等自叹不如,回去以后当选麒才补入研究院。”
就在朱棣忙活的时候。
这时候郑和也在市面上打听到了消息。
说是最近一段时间,朱允熥又建了一座新的工坊。
而且并没有听说大肆招纳织工之事。
好像这些棉布都是凭空得来的!
郑和可不傻,前后一联系就猜得出来。
这棉布十有八九跟着新的工坊是有联系的!
于是他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跟这位王爷打交道时间长,他明白,有些话还不如直说。
客套一番之后,郑和便说道。
“敢问王爷这棉布可是跟最近新建的工坊有关?”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一抹惊讶之色。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并不难猜,小琉球只买棉花,不增加织机和人手,明显另有他法。”
“你倒是聪明,既然你猜出来了,那我就把话明说了。”
郑和听到这话,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朱允熥手端的茶杯略一沉吟着说道。
“这个东西可是我花了大力气才做出来的,总要把本钱先赚回来再说。”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啊,有些问题我还在考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