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朱允熥返回之时,姚广孝已经放下了书,满脸沉思之色。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
“王爷这书中所说的事情,是从哪里学来的?”
“自己琢磨的。”
“王爷这话就说的有些言不由衷了吧,从这书的内容能够看出来是自成一体的。”
言外之意就是,你这位王爷才多大年纪?
难不成你从娘胎就开始学习了?
要不然怎么可能会编出这么一本书来,让他姚广孝都觉得大为叹服!
朱允熥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没有开口解释。
“老和尚你就说这书编的怎么样吧?”
“如果这书上所说的东西都是事实,那就太好了!”
“那老和尚你觉得将这书推广天下,有没有可行性?”
姚广孝一愣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此事恐怕有些不同,这书中所学的东西虽然都是寻常之事。”
“可是能够看得出来,其中是下了苦功夫才能够找出其中联系。”
“若是寻常人学到之后,很有可能会借此书来蛊惑那些无知平民。”
“一旦这样的话,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朱允熥心中也是无奈,他自然明白姚广强的担心。
现在这年头说句难听的,认识字的最起码都是童生。
寻常下田的那些平民百姓,大字不是一个。
不说现在大明这个朝代,就是在后世还有人利用信息差装神弄鬼。
就这样也是糊弄了不少人。
不过书编出来了,只是给少数人翻阅,说不定还会束之高
阁。
这就跟他的初衷所违背了。
于是朱允熥略微想了一下,这才说到。
“既然这样,那就让更多的人读书,从中领会更多的道理。”
姚广孝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来,轻轻摇头。
“王爷这么想就有些想当然了,天下之大,虽然读书人不少。”
“但是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更多。”
“他们既要下田劳作,返回家中上,要侍奉高堂,下要照顾幼小。”
“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让他们读书识字?”
话说到这里,他略一沉吟。
“更何况,这读书所花费是不少,一般百姓家庭如何负担得起?”
这话让朱允熥听着有些来气,冷笑一声说道。
“怎么着朝廷是只管收税?每年朝廷拿那么多钱去奉养皇族,不觉得委屈。”
“拿出来一些钱惠及百姓这种事情你们倒是觉得花钱多了?”
姚广孝一听,愣了一下。
“王爷,你的意思是说由朝廷出钱在各处设立学堂?”
“这件事情恐怕就要从长计议了。”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指的说道。
“我知道你心里面在想什么,我那个皇叔现在已经琢磨着在北征了。”
“朝廷有了钱第一时间肯定就要先打仗。”
“我觉得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每年朝廷科举选士,有那么多人落榜,这里面也是有一些真本事的人。”
“而且朝廷每年都要给他们发放俸禄,他们总不能拿了钱不做事吧?”
姚广孝没有想到,他竟然把
主意打到这些人身上,于是就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