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这件事情从来没有人做过,想要做的话就要从长计议。”
“而且这个也需要陛下定夺,不如王爷上一个条陈。”
“等到陛下那边有了决断之后再说!”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压低了一分。
“王爷,这事情是好事,不过牵涉到的人数太多。”
“所以不得不缓缓行之,操之过急很有可能有滥竽充数之嫌。”
朱允熥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冷笑一声说道。
“不要给我说这些拐弯抹角的话,你以为我不懂吗?”
“这读书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普通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
“那些有家底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把持上升阶梯!”
这个时候他的情绪略微有些激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就不用我多说了。”
“我那个皇叔要是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此事。”
“反倒是老和尚,你为什么这么大的反应呢?我有些想不明白。”
姚广孝叹了一口气说道。
“建文旧臣!”
这四个字听到耳中,朱允熥也是有些无奈。
原来姚广孝担心的是这些人在教授学子的时候夹带私货。
要是这样一来的话,好事肯定会变坏事,只是想都不用想的!
朱允熥挠了挠头看了一眼姚广孝。
“老和尚,你是一个聪明人,既然觉得这是好事,为什么不出出主意呢?”
“你当年帮着皇叔的时候,那可是如诸葛
亮在世一般。”
“怎么现在要见真章了,你反而朝后躲呢?”
姚广孝苦笑一声,无奈的说道。
“贫僧不是不愿意出主意,只是现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办法。”
“与其王爷在贫僧这里花费时间浪费口舌。”
“倒不如出城走一趟或许会有所得。”
出城?
朱允炆!
想到这里,朱允熥不由得哈哈大笑,用手点指着姚广孝。
“你个老和尚真是一个鬼机灵,这主意不错。”
朱允炆对这件事情自然是全力支持。
等朱允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他当下就说道。
“这事是好事,我自然会尽力的,不过这朝廷又要多一笔支出。”
“而且北征之事又是刻不容缓,估计就算是提了,也未必会有结果。”
朱允熥这是斩钉截铁的说道。
“事情只要是对的,那就尽全力去做,越快做好越有好处。”
“要不然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时间长了,慢慢的就没有人提及了!”
“人生在世哪有可能不遇到困难呢?”
“既然皇叔想要当明君,那就让他自己烦恼去!”
朱允炆一听愣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
“你这事情做的也是够绝的,只管提意见不管最终结果。”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照你的意思去做。”
“不过你准备在小琉球改革科举之法,此事你真的想好了吗?这个事情肯定有人反对!”
“要是弄个不好,很有可能会让小琉球出现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届时
后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