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辛丑(七月初一,386年8月10日)巳时,谢瑍一行抵达酒泉。
魏平引路,谢瑍一行直奔府衙。
众人早在府衙等候,见礼已毕,这才询问诸事进展。
谢瑍听完汇报,暗暗颔首。遂命魏平呈报军功,上报朝廷。然后按照此前的布置,大军休整,练兵,等待慕容垂大军和南路消息。
接着,谢瑍接见垒澄等酒泉降将,对他们进行安抚,鼓励他们忠于朝廷,参加新政培训,积极参与福禄城的建设,为黎民做事,为百姓做事。同时,宣布恢复汉制“酒泉”故郡之名。
午未之交,举行自助宴会,众将即官员小聚。
宴会过后,谢瑍在一行人的陪同下,游览酒泉城。
肃州城背临清水河,南北约有三百余步,东西略狭,约三百步,东南西北各有一门。东门之上有谯楼,约有二十米高,以作瞭望之用。大概是为了防备西来之敌,西门略狭。各门均有方形瓮城,城墙不太高,约三丈有余,墙基厚约两丈,墙顶阔约丈余。
信步登上谯楼四望,远近高低尽收眼底。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一些有利之事,谢瑍本身就非常振奋和激动。今亲临古郡,登高望远,极目西天,心中一种莫名的豪情,油然而生。谢瑍不禁想起后世以此门改建的鼓楼东门那副长联,不由地高声吟道:
“六百年前往事忆上心头:想当年,金戈铁马,翩翩勇将,少年英俊,风华正茂,捷奏河西,气宇轩昂。谈笑间,美酒倾杯碧玉流,与十万健儿同饮唱。如此高风统帅,赢得兵民嘉尚,无人不赞霍将军;
一千里外阳关似在眼前:看那边,玉砌银雕,皑皑祁连,起伏奔腾,叠峰重峦,红妆素裹,无比妖娆。更有那,晚霞浓抹嘉峪关,给中华大地添风采。这般壮丽河山,招徕远人游子,众口同夸酒泉好。”
和原文相比,只改了几个字,既遥忆当年霍去病的伟业,又盛赞酒泉郡的大好风光。
后来,《华夏传·□□本纪》里如此记载:
“丙戌庚子,□□登酒泉西门谯楼,极目西眺,忆霍骠骑,赞酒泉景色,曰:
‘六百年前往事忆上心头,想当年,金戈铁马,翩翩勇将,少年英俊,风华正茂,捷奏河西,气宇轩昂,谈笑间,美酒倾杯碧玉流,与十万健儿同饮唱,如此高风统帅,赢得兵民嘉尚,无人不赞霍将军;
一千里外阳关似在眼前,看那边,玉砌银雕,皑皑祁连,起伏奔腾,叠峰重峦,红妆素裹,无比妖娆,更有那,晚霞浓抹嘉峪关,给中华大地添风采,这般壮丽河山,招徕远人游子,众口同夸酒泉好。’
当此西征之际,大军至处,无不望风而降。忆赞是实,但此外当有励己之意。后不久,□□亲率精骑,效定远故事,纵横西域,诸国莫不前来拜谒觐见,即为明证。”
但谢瑍真的没想那么多,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可见史书记载中,也难免会掺杂个人的见解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