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其虽位于半湿润地区,但由于人口稠密、工业发展迅猛,反而比位于干旱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更为缺水。在这个承载着世界20%人口的国度,农区缺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杜若在华北平原的三天,这是她有生以来最艰苦的三天。先是被拖拉机熏出一身柴油味,继而穿着旅游鞋也磨出了满脚水泡,然后灰头土脸三天洗不了澡,最后连上厕所都成了负担。杜若家乡三天两头下雨,水对她来说,一种有温润乡土气息的标记,多半跟浪漫忧愁之类的文艺情怀有关。而这里,一盆水早上洗了脸晚上接着洗,溶液无法消化溶质时,便可以用来洗脚了,最后是冲茅厕。这还是给她的特殊待遇。
杜若在沙尘中勉强睁开眼睛时有一种进入拍片现场的错觉。龟裂的土地仿佛苍老的皮肤,散发着一种行将就木的浑浊气味。年逾耳顺的老农在风沙中追赶跑散的羊。村庄淹没在一片土黄的色调中,就连人的面色也是土黄的。她看他们耕种,听他们唠嗑,让他们带着她看水渠。水渠里的水颜色很深,只浅浅一层,有时连盖住水渠底部的枯枝败叶都捉襟见肘。老乡们听说她去过美国,羡慕地说:“美国好哦,美国不缺水哦。”杜若这时便不再说话。她想起在美国看过的high plain缺水的报道,文章举了新墨西哥州某小镇的例子,说一个妈妈每天要去2英里之外取水做饭洗澡,报道还配了一幅她2岁的女儿坐在水桶里的照片,张着无辜的大眼睛,啃着无辜的手指。然而杜若什么也没说,在那些干涸的眼睛里,“美国不缺水”只是一个希望,如果美国也对干燥的大地束手无策,那这希望也就没了。
从华北平原回来,杜若熬夜赶稿,中心论点是华北平原可效仿美国high plain,对农业进行升级改造。high plain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西临落基山脉。这里原本和华北平原一样,采用明渠灌溉,农田呈方块状。而和华北平原一样,美国中部也一度是重工业的聚集地。罗斯福当政时期,high plain农业大量减产。中部大平原生产着美国20%的玉米和小麦,自然引起关注。罗斯福派人调查发现该地蓄水层无法支持农业耕种,遂在农田中央打井,再由一条长度可调节的机器臂旋转着灌溉,这种名为center-pivot irrigation的灌溉方法,一方面相对于明渠减少了水份向空气的蒸发量以及向地下的渗透量,另一方面将方形农田变成了以井口为圆心以机器臂为半径的圆形农田,减少了四个角的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用水量。由于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原本无人耕种的荒地得到开发,反而使此区域的总耕种面积增大,农业增产。杜若同时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更有利于农业升级。因为美国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自下而上的,这就导致许多惠利更多人的政策无法通过,比如新墨西哥政府本来打算修一条输水管,从一个相对不那么缺水的地方运水到一个叫clovis的小城市,然而却遭到水源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因而一直搁置。而中国的中央集权政体却可以自上而下地贯彻政策,所以中国能有南水北调。其次,美国允许土地买卖,且金融市场自由,这就导致了high plain在灌溉方式升级换代后呈现出巨大商机,而资本运作则让该地区农业发展显得颇不理智。钻井和机器臂灌溉方式建设成本高,农田扩大到一定面积才会显现出规模经济优势,这样就有了买卖土地的需求,从而滋生出对原始资本的需求,于是银行介入放贷,而为了还清贷款,农场主就必须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农作物,即使知道这些农作物并不适合当地缺水的环境。于是,high plain缺水问题只是被一度缓解,却在资本运作下再度成为话题。而在中国政体下,加之四大银行国有这一事实,一方面更容易让农业升级改造一定程度上摆脱资本的控制,选择更适宜当地土壤及气候环境的作物,另一方面土地开发的速度可以得到控制,通过有所保留地开发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杜若不厌其烦地字斟句酌,及至小心翼翼地将稿子呈到安西面前,已是咖啡和着呵欠,一边如释重负一边忐忑难安。那感觉,好像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有点期待也有点依依不舍。
然而当天,安西就把她的文章驳回了。
杜若坐在椅子上,有片刻失神,她觉得脑子有点空,带动着身体也有点空,空得不知道是闷在水里上不来还是飘在半空中下不去。她想,章筱念不得不大甩卖的时候应该也是这种心情。不,应该比这还好点,毕竟还能甩卖。而自己几乎呕心沥血身体力行的文章却要从此不见天日了。吴宓和史克倒替她看得开,说:“淡定,这也是套路。”
几个小时后,当杜若接到安西的电话说:“小杜啊,你来一趟。”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还是套路
安西还是笑眯眯地,招呼她坐下。他这次倒是直爽,连语速似乎都快了不少,他说:“小杜啊,专门把你叫来,是想跟你谈谈。看得出这个稿子你是费心了,有理有据,逻辑清楚,视野也很国际化。我知道这种动过脑子花过心思的稿子就跟自己孩子似的,就这样被我一声不吭地毙了,难免有不能理解的地方。”顿了顿又说:“何况还是第一个孩子。”又是意料之中的五秒沉默。
然后安西忽然收敛起来笑容,说:“我这个人做事情呢,是对事不对人,所以我们今天呢,就只谈改变灌溉方式这件事。”他顿了顿,提出一个问题:“农业灌溉方式升级换代了,是不是表示大量的人力将被机器取代?那你让这些农民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