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答道:“陈翊在这里。”
“他又不是你,又不能代替你生活。”
“但是……”
“好啦,如果你下定决心做一个家庭主妇,那就好好做一个家庭主妇,这也是门学问,不是懒懒散散就可以做好的。如果你下不了这个决心,那你就回来。”
杜若下不了这个决心,纵然她承认,也许心里是偏向这样安逸的生活的,但她没有办法让自己和家人面对“苦读十八年终成家庭主妇”的结果。然而她也没办法雷厉风行地回国,因为那意味着离开陈翊,意味着感情的前途未卜。于是,这事就一直耽搁着。表面上,她还是没有放弃找工作,事实上,这种战术上的坚持几乎等同于战略上的放弃。
这确实是一场新的旅程。对陈翊而言,他进入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发展了新的爱好,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蒸蒸日上。而对杜若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危机,它隐藏在小日子的平静表象下,像一个定时炸弹,而倒计时就是那张一年有效的签证。
陈翊还是像以前那般,什么都说给她听,说新的同事,新的manager,新的项目,新的实习生,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杜若兴奋地听着,却渐渐地插不上一句话,但她的表情是那么认真,以至于陈翊丝毫不觉得她的沉默会阻碍这场交流。于是这便成了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一个表达,另一个倾听。她说着买菜做饭的细节,或者逛街打折的事情时,也是这般一个说,一个听。这单向的,如同对着山谷喊话的交流,渐渐成了他们生活的基调。
杜若和陈翊租的是一个大house的二楼,一楼住着一个年纪稍长的中国女人,叫julia,30多岁未婚也没有男朋友,在一家美国公司做sales。julia给人天生的距离感,但却和杜若颇为投缘,她说她留在美国是因为喜欢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关系,她受不了过分热络。于是,她们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那个时候,伊拉克战争已经如火如荼了好几年,杜若有一次问julia美国人对此事件的看法,julia说,他们公司多是白人中产阶级,受教育水平都在平均水平以上,而在他们之间压倒性的认知是,伊拉克战争美国是在输出自由和民主。他们不认为这场战争的爆发跟石油或者利益有任何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做一个意识形态上的传道者。杜若觉得美国真是一个厉害的国家,它可以产生华尔街这样惟利是图的地方,可以培养出这么多务实的经济学家,甚至连数学出身的纳什都能整出一套将利益数字化的尔虞我诈,却同时可以让大部分民众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一个高尚的意识形态上的目标,即使在将伊拉克炸得底朝天也没能翻出生化武器的多年之后。
julia带着条叫dodo的小狗,因为出差的缘故,时常拜托杜若帮她照顾。julia做sales,一个月起码有一周时间在出差。dodo自己在家时,有时会一宿一宿地哀嚎,那声音,让杜若觉得它是在哭。陈翊说,julia这样的工作性质,太不适合养宠物了。而杜若每每看到julia那因为dodo而充满生机的屋子,觉得适合不适合已经不重要了。杜若试探地问陈翊:“要不,我们也养条小狗。”陈翊打趣地看着她说:“养得活吗?”她看看四周,屋子不算凌乱但也不够整洁。想起章筱念说,家庭主妇也是门学问,而自己显然对这门学问掌握得还不怎么样,从此也就再也不提小狗的事了。
陈翊对杜若的照顾,在毕业之前不过是让杜若完整地品味爱情的味道,而在毕业之后便成了杜若懈怠生活与奋斗的理由。当经济危机的苗头开始显现,金融学生找工作越发困难,杜若的事业更是变成了辅助陈翊的事业,生活重心也变成了配合陈翊的生活。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是从河东岸到河西岸,再怎么还是要用力撑船。陈翊拿到实习是一篙子,拿到offer是一篙子,抽中h1b是一篙子,金融危机来袭是一篙子……终于一篙一篙地把杜若的事业彻底让渡给了陈翊的事业,让杜若在苦读了十八年之后,成为了一个经济意义上的废人。
这样的生活本不见得不适合杜若,她原本想要的也不过是平铺直叙的生活。奇怪的是,在杜若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起,这种轻松里便不期然地浮现出一丝焦虑,及至收到opt和ead工卡,这种焦虑更是愈演愈烈,简直让杜若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不受控制地充斥着易爆气体,像被蚂蚁啃食那般痒痒的麻麻的,说不上剧烈却是挥之不去,真恨不得什么时候自己把自己给引爆了。
所以杜若似乎开始明白了,他还不是夫,他们也没有子,自己在这个时候萌发的心无旁骛地相夫教子的念头,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支撑,终究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事情其实很早就开始不一样了。爸妈离婚的时候她就在怀疑,就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起码风险低。从风险收益的角度,不见得就不是上佳选择。而陆远山的重量在生命里逐渐消失,让她再一次意识到,感情这回事完全不可靠,自己的感情都靠不住,还能希望从被人那里要到定心丸吗?
其实杜若也拿到过电话面试,只是很不幸地,hr是个印度人,这无异于一指头戳中了她的死穴。从到美国开始,听非美国人说英文就是杜若彻头彻尾的噩梦,而在这些噩梦中,听印度人说英语无疑最为血腥暴力。那场面试极其惨烈,有时候hr把问题重复了三遍、甚至到了一个词一个词说的地步,杜若也还是只能在那些有的没的弹舌中,连蒙带猜地揣度他的问题。结果自然可以预见,没曾预见的是面试完之后,对方公司公布在网上的工作要求赫然加了一条: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那个时候,杜若想起了明希,明白了她那个秋季为信用卡公司推销刷卡机时,专门给印度餐馆打电话的举动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可是你看,明希就是一切准备就绪,而杜若就是毫无准备,于是陈翊直白地说:“若若,我觉得工作这件事,你还没有准备好。”争执至此开始,而争执并不是由于埋怨对方,更大程度上是责怪自己,但是在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屋檐下,埋怨对方和责怪自己,根本就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