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听了出来,是那首《永别》。他曾说,《永别》是这世上最苍凉的曲子。
而如今,他吹给了我,吹得却是如这大雪般的安静。
百里烛,这一次,是真的再见了。
或许,再也不见。
————————
依然大雪飘飘,轿头的铜铃不断拨撩我的心弦。
看着角落中的木琴,思绪回到从前,那个念头,那首曲子中,我遇见的他。
他微笑着看着我说,“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
当时就那样信了,毫无顾忌的爱了。
我却忘了还有后半句,“待你君临天下,怕是...为笼囚花。”
——————————
百里烛,复姓百里,单名一个烛字。光是这一个名字,就看得出皇上与皇后对他的期盼有多么深重。
即便是黑夜,也要燃起百里之烛火来。就如同他这个人,刚强好胜,温暖开朗。
还有他的一往情深。
他是正室皇后所孕育,是宫中长子,所以,皇上皇后对他极为器重,再加上百里烛本身便是精灵聪颖的人,生于富丽堂皇的宫中,学习面面俱到,涵养及学问更是天赋异禀,十几年来一直为皇上所称赞,天下百姓也说,有此人降临我泱泱大国,乃是幸矣。
十五岁长成之时,男儿该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于是,年仅十五岁的他,又随二叔百里道奔走沙场,长达半年之久。归来时,他便看着皇上说,“战乱之灾使百姓苦不堪言,而战乱之始却是因外邦与我国的相谈不合。父皇,我愿前赴他国作为使者,同他们商讨和平之策,”
之后,百里烛呆在芜族又是半年,说服那里的君王后方动身归来。
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大声势,举国庆祝小小少年的英姿勃发,有勇有谋。洛阳城中欢庆三日,全都在高呼他的名字,“百里殿下。”
我那时年纪尚幼不懂事,还在好奇百里烛是不是能吃的东西。
那之后,芜族与百里国签订协议,互不侵犯,友好相处,长达数年。
在他成长的这几年,我也时不时听说过关于他的事情,只想着他该是哪般的肆意潇洒,宛若星月。所有的功与名都隐藏在他冷冷的一张脸上。
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在现在的我看来,着实好笑。
而我进宫的那一年,他已到弱冠之时。那时,我十八,正直青葱年少。
——————————
我们相遇了整整一个春夏秋冬。
————————————
新的故事终于通过审核了!本来2月份是要持续更的,但是我后来思来想去觉得那种故事并不能表现身为琴师的技能,所以换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写故事,大家可以从头看。于是乎,因为这种原因,琴师的篇章都删了,后来不知道为何就通过不了了,所以,还请大家谅解,我无奈只好用了另一个题目,但书的封面不会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