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都要通过一定的程式,每位出家入寺或受持三皈五戒,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者,必须身体健康,笃信宗教,坚守戒律,一心学经,方可入寺受戒。
女行者在十六岁之前,可从师受“忽慈”。
忽慈,又称“沙弥戒”。受这种戒律,以表示愿意接受修持,过寺院生活。沙弥戒是佛门戒律中最简单的戒法,也是入门基础。其主要分为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受过沙弥戒的行者,都是从小便在寺院佛堂修行的弥童。弥童因普遍年龄偏小,接受沙弥戒的等级自然也会小。随着年龄见长,她们所要接受的戒律也更加的严格起来。
弥童在受戒时,会有一位年长的活佛站在她身旁,活佛说一句,弥童跟着说一句,这是简单的戒律。
一般情况下,女子在年满二十方可正式剃度出家。但弥童却不同,他们从小在寺院生活,学习各种佛法戒律,在师父的引导下,他们所学佛理所受戒律较一般人而言,时间久,根基稳,领悟深。
故以,弥童在及笄之时,便可拿着寺院方丈所写文书请案,前往京城参加朝廷官方举办的两年一度的甄试。待甄试入选,朝廷会颁发前往相国寺的朝拜主持方丈戒色大师的请函。届时,戒色大师会亲自出考题,鉴定考生的佛法识理、悟性和应变能力。只有通过了戒色大师这关考试,才能进入下一轮——剃度。
自古以来,剃发已经成为出家者的象征,也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种硬性规定。东篱国的每位行者在正式剃度出家成为僧者前,都要在寺院找一位修行高,学问好,在寺内有一定声望,已入殿课诵,即正式纳入寺院组织的比丘尼,作自己的“依止师”。这位“依止师”也须得寺院同意后,方可收其为弟子。在进京参加甄试前,比丘尼首先要经过“依止师”逐字逐句,手把手地教授该教派所修习的各种教理教法,特别是要掌握、谙熟“日常课诵”的基本内容。
顾九黎的“依止师”,便是她的四位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