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队的管理,杨全依靠张槃、钟向明等老军人;对商队的管理,杨全依靠的是自己微薄的经验和天赋、以及仙器;对民事的管理,杨全只得依靠梁四。
梁四只能说认识字,四书五经都不曾读过。管理听话的流民还行,对付江湖人士、各类强横的大商家,就有些力不从心。除了强力镇压,梁四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维持场面。
想着自己的泰山大人,杨全觉得聂秀才饱读诗书,又参加过闻香教起事,管理几万人应该不成问题。要知道,闻香教的教众可不都是善良的老百姓。能在闻香教中当传头,管理几万凶神恶煞的造反派,可想而知,聂秀才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不是那种只会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其实很简单。”听闻杨全询问如何管理兰田镇上那些不怎么听话的人时,聂秀才捋着胡须,慢条斯理道:“首先要有法。将你的律法公之于众,让大伙都知道。然后依法行事,做到不偏不倚。其次,要有保证律法施行的武力。有人抗法怎么办?你得有武力镇压。当然,这点你肯定没有问题。”对于杨全手底的团练,聂秀才也是暗暗心惊。要是当年闻香教有此精兵,或许也不会败得如此凄惨。
“这只是镇压。对于那些你暂时不能收为己用的人,你要区别对待。能为你带来利益的,要笼络,给他甜头;不能带来直接利益,但也不损害你的利益,听之任之;对于损害你利益的,毫不留情除之而后快。”
“说穿了,管理任何人都一样,拉拢一部分,中立一部分,打击一部分。”
对于杨全这个女婿,聂秀才毫无保留的说出了他的经验之谈。聂秀才既希望杨全过得好,这样女儿才能过得好,其次他见杨全偌大的事业,内心的不安分因子开始蠢蠢欲动。
见识了闻香教起事的失败,这些年聂秀才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综观史书,历史上起事成功的示例,无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
秦皇一统天下,占据的是地利。战国七雄,天时都一样,但地理位置不同。秦国占据关中,把握险关,自己能打到别人别人到不到自己,远交近攻,最后一统天下。
本朝太祖夺得汉人江山,凭借的是天时。当时元蒙已经腐化衰弱,骑兵不能上马,战士不能挽弓,加上残酷压迫汉人,民怨沸腾,太祖才能一呼百应,夺得江山。
(其实历史上李自成能进入北京,也是占据天时。当时明王朝内忧外患,民间造反不断,关外建奴寇边,加上官员腐败、天气异常,更由于鼠疫横行,才让李自成轻松进入北京城。
而后世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占据南京,兵锋直指清朝最富裕的江南地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但十几年就被剿灭得干干净净,实乃不得天时。
当然讲究天时,不是说地利人和不重要。任何成大事者,三者缺一不可,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据聂秀才观察,天时即将到来,大明王朝气数将尽。天灾、人祸、吏治、外辱,一副亡国景象。
杨全建造了高高的仙府城,正是在修建“地利”。有了仙府城,有了后勤基地,才能放心的与群雄争霸,逐鹿中原。
听完聂秀才的话语,杨全若有所思。
一年前杨全还是个小混混,压根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偶尔宰了一只大肥羊,调戏了小妇人,都能让他们几个高兴好几天。
现在让他考虑如此重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好在他身怀仙器,眼界、起点被拔高。聂秀才的话语让他有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岳父大人,”杨全深深的鞠躬,正色道:“小婿未曾读过书,手下的弟兄也是大老粗,恳请岳父大人出山,帮忙制定律法,管理民生。”
聂秀才盯着杨全看了半晌,缓缓道:“为了云娘,老夫可以帮你,但老夫只当幕僚,给你出出主意,不会担任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