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闻香教的粮食生意很快被杨全抛之脑后,几百石粮食的交易,压根入不了杨全的眼界。名噪一时的造反专业户居然只有如此小的格局,让杨全大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也难怪杨全会发出如此感叹。现在杨全满脑子想的是几百万石粮食的事情,每天进出的银子都是以万两计,怎么会在意几百两银子的小生意呢?
但是,能做到杨全这样每天进出几万两银子的人,整个大明又几个?普通老百姓年头好时,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二三十两。杨全一天的流水,老百姓需要四百年才能挣到。
依靠杨全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在,整个兰田镇附近集聚了超过五万人。再梁四的铁腕管制下,各种问题暂时被压制,但平静的背后是难以捉摸的力量积蓄。要是不把这股力量引导出来,说不定在某个时候爆发,必定引起巨大的波澜。
杨全没有再往外跑,他留在兰田镇一方面筹备成亲事宜,一方面解决人员结构问题。
目前,杨全的人马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军队和军队后勤编制,也就是杨家团练以及各武器作坊。杨家团练近三千人,其中老兵三百,一部分布置在益阳各地收购粮食,一部分留在兰田镇维持秩序,一部分让梁五带领着满世界乱跑,到处剿匪寻事。
新兵训练近三个月。经过张槃地狱般的训练和杨全不计成本的喂养,一个个都已经膘肥体壮,战技熟练,只是没有见过血,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还显得有些生涩,没有杀气。
维持一只三千人的队伍,杨全消耗在上面的开支不小。三千人马,每月光饷银就得一万两,还不包括人吃马嚼、各种军械被服的开支。只按照日常计算,杨全在杨家团练上的开销没有需要三万两银子,如果是战时,各种军械的消耗、人员的抚恤一算上,开销就更大。
杨全养着庞大的团练队伍,当然不会放在家里吃闲饭。现在,他正在盘算着如何利用军队发财。
军队是绝对暴力的机构。利用军队直接发财,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当然,被抢的对象需要选择。身边的乡邻是不能抢的,兔子不吃窝边草。不仅不能抢劫,还得维持他们的利益,获得他们的支持。
梁五一直在兰田镇方圆百里以内不停的乱窜,四处剿匪。一些人数不多的山头已经被他血洗,抢来的财物令四兄弟喜笑颜开,高兴不已。要是一直有土匪就好了!别人眼里闻之色变的土匪,到他们四兄弟眼里就成了财富的源泉。
前段时间梁五探得新化县大熊山有一股超过千人的土匪。可惜他手底人数太少,只能望财富兴叹。
杨全也对这股土匪大为感兴趣。一来可以获得大量财富,二来可以练兵,三来可以获得大好的名声。
团练兵是杨全行事的底气,商队就是杨全事业的源泉。没有商队带来的庞大财富,杨全的一切就是沙滩上的城堡,一个大浪打来就会坍塌。
杨全的商队主要行走在安化和宝庆府之间。
安化到兰田镇之间的道路崎岖不畅通,只得使用驮马运输。经过一年的积累,杨全现在有一支五百驮马的马帮,不停的往返兰田镇与安化之间,见茶叶运往安化,从安化运回棉布、丝绸、食盐等货物。
宝庆府到兰田镇的道路就宽阔得多。除了梅寨坳比较陡峭之外,其余都是宽阔的官道。杨全有了上百辆大车,不停的往宝庆府输送粮食、布匹、铁器,从宝庆府运回土人的药材、皮毛、兽肉等山货。
除了两支商队,杨全在安化有一个大仓库,负责采购囤积货物,在宝庆有家“杨记商号”,方圆百里都大有名气。而兰田镇的商号也是名气不小,将梁老爷子的商铺挤兑得差点关门大吉。最重要的,仙府城是杨全所有货物中转和储存的地方。目前仙府中已经储存了大约一百万石粮食,大量的兽肉、药材。
除了军队和商队,依附杨全生存的还有大量的平民。这些平民又分为几种,一是参与仙府城建设的建设大军。这些人来源复杂,各色人等都有,有杨全从安化招募的流民,有自发来投的难民,有附近的村民,有作奸犯科被杨全的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力的犯人……
二是建设大军的亲属。这些人中的妇人在赵红妆的作坊中,生产军服、鞋袜等。一些老人和小孩干一些杂活,挣点补贴银子。
第三类人是前来淘金的各色人等。有卖货的小商贩,有在此地开铺子的大商号,有捞偏门的江湖人士……最难管理的也是这些人。
杨全大婚在即,这些不服管教的人等,是杨全即将重点打击的对象。一切不安分因素,都要在大婚前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