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档期片多厅少,扎堆上映影院肯定有所放弃。”
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别影院都没有上映《花好月圆》这部影片。一些只有三四个厅的地方影院,无法安排下所有片子。考虑到最高收益,小影院肯定优先选择3d大片、有话题、阵容强、宣传到位的片子。不止是《花好月圆》,这段时间上映的大部分电影都会被砍掉。
大影院会在排片率和排片时间上进行安排。排片率高的,曝光率也高。上午十点以前和晚上十点之后的场次肯定没有中间段的好。安排小放映厅肯定比不上在大放映厅进行放映。
用数字来说话:一般情况下,影院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十点到晚上十二点;按照两小时放映时间来算,同时扣除两场放映中间的休息时间,一块银幕每天可以放映五至六场;如果目前帝国银幕的数量为两万五,一天的放映总量就有12万5千—15万。
若一部电影平均排片能上30%,它一天的放映量就是37500—45000;排片率在5%,每天的放映场量则在上面这个数上除以一个六——最多七千五,远不足一万场。
想想电影上映的周期,可以看出以上两者间的差距之大。
电影公映后,影院会根据当天的上座率对第二天的排片率进行调整。大致上,一部排片率为30%的电影,其产生的票房占当日总票房的30%,这样的排片就是好的排片;若是占当日总票房的20%或者50%,这样的排片就不好。
这次,大沧娱乐和《花好月圆》合作,帮其进行帝国这边电影宣传。
第一天来观看电影的观众有冲着导演、演员来的,有听说了电影宣传来的、看到影评人的好推荐来的……甚至有对电影可有可无,凑巧买票进来的。
结果看完之后:惊喜值很高!
无形的口碑在观众中流传,这种朋友圈里的推荐十分给力。
排片率和上座率一对比,影院傻眼了:又看错眼了一回,这又是匹隐形的黑马!排片率,加!
如果事情到这里为止,它就是一次美好的电影黑马,口碑与票房双高的乐事。但世上总有例外的事情发生。
网上突然有人说:这部电影刷了票房。
紧随其后的是,又有人开始爆《花好月圆》还买了影评,刷了口碑。
事情本来还没现在这样大,但一夜之间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了。
“似乎有理有据啊……”
叶倩这些影评人坐不住了,不管出于对电影的支持,还是对自身口碑的维护,他们发声了。
“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完全当不起这样高的评价。也许的确还行,可一想到片方如此品德,我不会主动去支持这样的电影。”这是涌现的另一批影评人对叶倩他们的回复。
“这群人才是真正的品德败坏!”
圈内的恩怨外面看不到,大众却能从中闻到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得不说,总有人会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
“票房和口碑都刷了?逗我呢?”一些观众笑言。
“贵圈的事太复杂。吵吵闹闹的,不想去看电影了。”
“无论怎么说,我是门主的粉丝。就是冲着门主,我也要去看看电影——亲自看看电影才知道它到底好不好!”
这些人看完电影回来了。
“有点失望。”
“就是部一般的电影。想看的就去吧,看过才知道它值不值得那些人的推荐。”
“还不如去看那些大制作的片子!至少特效画面过瘾极了!”
……
之前去看过电影的少部分人差点怀疑,他们之前对电影的评价是否真的太高了。
其中一些对以上的评论反应激烈:“这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还在背书的,你们是水军,还是托儿?”
香珠的观众:我们也是哗了狗了……难道中心区和我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大家的审美是如此不同,我们不能再做朋友了。
杨雪儿翻了翻网上电影的打分。
“怎么越来越多的人说电影不好?门主真的演了部烂片?”
她点开一些打了分的用户,发现他们都不是新帐号,也有活动的痕迹――看起来不是水军。
针对《花好月圆》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普通观众已经晕头转向。在这片浑水中,哪怕真的有操作的迹象,也难以把源头找出来了。
刚刚给《花好月圆》增加了排片率的影院经理们: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我们心好累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