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间,还请来了本地知名的戏班,上演《吕蒙正赶斋》等讲述寒门士子中举翻身的经典曲目,戏文情节引得眾举人唏嘘感慨,更添激励之意。
更为重要的是,知府在宴席上详细讲解了举人所享有的免差徭特权(按规定,举人身份可免二丁徭役,此特权还可惠及直系亲属乃至部分族亲),並清晰地告知了前往所在县衙办理相关手续的具体流程和所需文书。
鹿鸣宴与府庆宴的官方面纱落下后,新科举人们之间的交往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就在府庆宴后的第二天,一份份製作精良的请柬便被送到了各位举人下榻的寓所。这是由本届解元公和几位年高德劭、家境丰裕的经魁(前五名)共同发起,由全体九十名新科举人分摊费用,在湖广会馆举办的同年宴。
与官方宴会的庄重拘谨不同,同年宴的气氛要轻鬆自在得多。这里没有緋袍玉带的高官压阵,只有一群刚刚经歷了人生最重要一次飞跃的举人。
湖广会馆的大厅內,桌椅的摆放不再严格依名次,而是更多地按照籍贯地域或原先所在的县学、府学自然聚拢。乡音俚语,欢声笑语,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秦思齐自然而然地与几位同属武昌府的举人坐在了一桌。大家互相介绍,原本只是闻名或有一面之缘,此刻因同年这层坚实的关係,瞬间拉近了距离。
宴会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很快到来交换履歷。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构建未来官场人脉网的基石。每位举人都提前准备好了一叠自己亲笔书写的手刺或小幅捲轴,上面详细写著:
姓名、籍贯(具体到县)家族简要(父祖功名、职业,並非炫富,而是表明家族清白和文化传承)
原肄业学堂(如德化县学、武昌府学等)本次乡试名次座师姓名(即主考官和房师)
未来暂居地(通常是在省城或京师的联络地址)
有时还会附上一两句治学心得或共勉之语。
秦思齐也准备了自己的履歷,用的是赵明远送的上好宣纸,字跡工整清秀。他起身,与其他同桌、邻桌的同年们互相交换。这个过程並非简单地递交纸张,往往伴隨著一番寒暄和互相吹捧。
“久仰秦举人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少年英才!”
“张兄过誉了!兄台经义精熟,弟拜读文章时便已心折!”
“李年兄,日后在京,还望多多提携!”
“彼此彼此!我等同年,正该同心协力!”
一时间,厅內人流穿梭,笑语盈盈,充满了类似后世“社交的气氛。秦思齐收穫了一大叠各式各样的履歷。这里面有本届的解元、经魁,也有许多与他名次相仿、志趣相投之人。
这些人,將是他未来赴京赶考、甚至踏入仕途后最重要的同年关係网。
紧接著,另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日程——约定会试同行。湖广距北京路途遥远,耗时数月,结伴而行不仅能互相照应、切磋学问,更能分摊车马船资,降低开销。很快,以府县为单位的小团体便开始热烈討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