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郝仁拿起铅笔,在地图上涂涂画画起来。
“张领导,既然是在这些地方种植黄蒿。那不如依照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適的中药材一起种植。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山区百姓的收入,也可以保障中药材的產量、药效。”
“比如说,这个位置的海拔较高,可以种植羌活;这拉麵省的甘草,公认是最好的;还有这塞上江南的枸杞子—
郝仁越说越多,语速也越来越快。一旁的老张,却把眉头皱了起来。
“郝老师。”趁著郝仁停下的功夫,老张开口了。“你的心思,我算是看明白了。你这哪里是因著黄蒿啊,你是要把整个中药材都给找个好婆家吶。”
“想法是好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摆在咱们的面前。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即使我们赞成,也一定是没有办法推行下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老张的话,郝仁还是听的明白的。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填饱肚子。药材虽好,可它既不能代替米粮下锅,也不能像果蔬填胃充飢。那要它有何用呢?
“张领导。”郝仁斟酌了一下用词,谨慎的说道:“我也知道,在当下,填饱肚子最重要。可是,这些地方的山区,田地本就有限。往往一家四口,只需一个劳力就能完成种田的任务。那么多余的劳力,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在种植中草药上呢?”
“种植中草药,並不需要像种粮食那样的肥田沃土。山坡上、石缝里、田间地头、藤隙树下,
都是中草药生长的地方。有了这些中草药,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和『抗疤丸”一样的药品出现。
郝仁话未说完,老张便接了过去:“有了更多和『抗疤丸”一样的拳头药品,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外匯,才会有设备,有技术,有原料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郝老师,我赞同你的想法,也愿意为此奔走。但是,现在真的还不是时候。只有等到尿素厂遍地开,解决了粮食產量的问题后,您的这个想法才有实施的可能。”
老张说到这里,就不言语了。接著办公室,就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郝仁坐在一旁,思付了片刻,隨即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在他看来,有了外匯就可以进口粮食解决温饱;可在老张看来,有了外匯当然是买物资设备、引进科学技术。(这里不深入了)
总而言之,就一个原因:外匯太少!
“张领导,我们这边会尽全力,再打造几个『抗疤丸”式的药品。”郝仁站起身来,表明了態度。
对此,老张很是欣赏。
只要有了足够的外匯,进口粮食又算是什么难题?
日头渐西,蝉鸣声也愈低,
郝仁闷头趴在桌子上,快速的写写画画著。
既然下定决心搞外匯,就不能挑那些小眾的药品去做。销量上不来,单价再高又有什么用?也不能选那些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验证的药品,比如精神类—.
最好是能塞进中药渣里·
良久,郝仁手中的笔终於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