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外匯太少
翌日,四九城第一製药厂。
自打红爷爷的那次视察后,製药厂的生產,便逐渐步入了正轨。无论是中药材还是急需的化工原料,都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调配过来。
原材料充足了,生產效率自然也就上来了。起初只规划了一座成品库,如今也是有些不够用了。
厂长办公室里,老张激动的拿著份报纸递给郝仁。
“好好看看!咱们的抗疤丸已经在港岛上市了。”说话的时候,老张手中的扇子扇的更快了。
郝仁接过报纸,细细看了起来。头版头条,两列大字: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標题的头满满,內容却很翔实。
“这价格是不是高了点?”看到文中的数字,郝仁皱起了眉头。
“高吗?”老张拿过报纸,又看了一遍。“应是不高的吧?第一批抗疤丸,可是刚下了船就抢没了。”
老张的话,定是真实可靠的。联想到如今的港岛卫生环境,对抗疤丸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六十年代后的歷次疤疾疫情都避不开港岛这一跳板。
“苏大强同志那里,有设备的消息了吗?”郝仁放下报纸,打听起了设备的事。
老张合上扇子,说道:“昨天夜里来电,已经有眉目了。再给抗疟丸一些时间,让它飞过大洋,飞过高山——到那时,別说是蒸发设备了,就算是原油咱们也有法子把它弄回来。”
郝仁点了点头:“药材库里的黄蒿,可是已经堆满了。如今咱们就卡在生產设备的问题上。”
“是啊,但这个事急不得。即使现在敲定了设备,运回来也要绕个大圈子。”
说完这句话,两人竟是齐齐的嘆了口气。
“张领导,关於黄蒿种植的事。上面有考量了吗?”郝仁抬起头,认真的问道。
听到郝仁问起黄蒿种植的事,老张连忙从身后的书柜里,取出一张地图摊平在桌子上。
“郝老师,你看看地图上的这些標记。”
郝仁凑近了地图,仔细打量起来。这是一张老地图了,有些位置还写著“敌占区”的字样。至於老张所说的標记,则是涵盖了大江南北的山区。有西北、有东北,有西南、也有东南。
“上级的意思是,既然有了抗疤丸做拳头。那咱们就要抓住时机,把这只拳头做大做强!地图上所標记的山区,大多都是缺少良田的地方。把黄蒿放在他们那里种植,对解决他们的衣食问题,將会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或是怕额头的汗,滴在地图上。老张拿了条毛巾,擦拭起来。
“张领导,我可以补充一下我个人的意见吗?
“当然可以。在山区种植黄蒿的设想,本就是你提出来的。”老张笑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