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东,林宅。
最近的林秀秀比较安静,她的好朋友走了。
而林秀秀自己的理想也算確定了,还是学医,所以这段时间除了上学,就是在自己家里学习这上面的知识。
在这个上面来说,林怀瑾对林秀秀的支持还是蛮高的。
林怀瑾到现在仍旧是没有恢復解放前生意,对这个事,他的那些本家,意见相当大。
按照林秀秀某个堂叔说的,就是林怀瑾占著茅坑不拉屎,顶著林家家主的名头,属於林家的那点生意,已经被別人家全部抢光了。
林秀秀还以为她爹为这个事还要爭一爭的,谁也没想到,林怀瑾直接认怂了。
按照林怀瑾对外的放话,也就是他已经落后於时代,真不懂现在生意怎么做了。
恢復林家光辉的事情,只能拜託於其他分支了。
这也就等於林怀瑾交出了林家的话语权,这个操作,让林家其他分支都看傻了。
要知道,解放前那么难,林怀瑾也没想过把掌控权让出去。
而现在,天下太平,甚至沪上那边的商人生意做的飞起,小钱钱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挣,但这个时候的林怀瑾却是认怂了。
现在的林怀瑾好像是认命了,就是在金陵这边经营著一个小饭店,然后照管著林秀秀的学习,其他事一点不愿意沾惹。
老林的这个变化,自然不是周远几句话就能引导的。
事实上,周远的那些话只是催化剂。
首先林怀瑾要是预感不到危险,他根本不会把青石镇那边的祖產捐出去。
然后才是周远的言语提醒。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让林怀瑾感觉恐怖的,是解放后,“咱们”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
像是以前光头党的时候,也有过激情与高光。
但光头最高光的时候,也不过拉拢了一小帮人。
读过书的,有志於用实业拯救国家的,还有一些想著跟风占便宜的,光头一个是来者不拒,另外就是根本没有把工作做到基层。
也就是光头的那些领导者,很难跟普通老百姓共情,他们体会不了老百姓的难与苦,也没想著解决那些问题。
而现在,据林怀瑾观察,现在的“咱们”很不同。
基本上每一项工作,都是奔著基层老百姓去的。
算数字也是能算明白的东西。
在解放前,咱们有四万万同胞。
读书人,小老板往上,最多也就几百万人。
光头追求的也就是这几百万人的支持。
关键这几百万人里面,还有一大半的明眼人,就认定光头成不了事。
而“咱们”从一开始,就是奔著四万万人的支持去的。
所以,谁强谁弱,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现在问题又倒回来了,让林怀瑾现在再做一次选择,让他跟四万万人站在一起,还是跟残余的那少部分站在一起。
就算是傻子,只要看清楚这一点,林怀瑾也不会选错。
林怀瑾是传统的生意人,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一个儒商。
像这种人,首先想的,就是不亏本。
这个不亏本,不单单指財富上的增值贬值,还包括名声等这些方面。
所以他对沪上有些商人,忘却国家大义,为了多挣一点钱,竟然做一些黑心生意,很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