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襄樊之战
祁山攻破,冀城陷落。陇右的天塌了!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太守们,如同被无形的巨浪裹挟,在极短的时间內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三郡相继归降!
中军大帐內,灯火通明。陇右三郡归顺的捷报文书静静置於案头。
诸葛亮的目光却並未停留其上,他的目光,久久的停留在桌上的一副牛皮地图上面。
其焦点乃是位於关中与陇右咽喉的要衝一一街亭。
此地狭长如喉,两侧山势陡峭,是曹军驰援陇右的必经之地。
良久,诸葛亮的目光看向了司马懿,这是刘贤在诸葛亮临出发前,特意向他推荐的人。
“仲达听令!”
司马懿上前一步,拱手应道:“请军师吩附。”
诸葛亮缓缓道:“街亭是陇右咽喉,守得住,则陇右可定,关中可图;守不住,则前功尽弃。
此番北伐,能否功成,街亭至关重要,给你两万人马,你为主將,王平为副將,务必挡住张部援兵!”
“遵令!”司马懿与王平轰然应诺,声音斩钉截铁。
街亭,这条狭窄的通道在盛夏骄阳的炙烤下,空气扭曲蒸腾,瀰漫著尘土与枯草的气息。
司马懿与王平率军抵达后,几乎没有任何休整,便如同一架精密的器械疯狂运转起来。
司马懿细察地势后,依诸葛亮所瞩,沿路扎营,依託山势,布设鹿角、陷坑无数,即便是南山之上,亦虚插旌旗,设下疑兵。
司马懿生性谨慎,让他衝锋陷阵或许略有不足,但是稳固防守,和敌人持久周旋,他绝不会让人失望。
刘贤正是看中这一点,才特意让他隨诸葛亮一同前来。
这龟缩的战术,简直和他的脾性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就在街亭工事初具规模之时,关中重镇长安,张部也得知了噩耗。
“什么?!祁山失守?冀城陷落?陇右三郡尽叛?!”
张部猛地从坐席站起,刚毅之容剎那失血,紧握军报之手,青筋暴起如。陇右若失,关中门户洞开!此事非同小可。
“对方主將是何人?”
“回將军,乃诸葛亮!”
张部的眉头顿时一皱,若是刘贤,或许他还不觉得意外,这诸葛亮的名字,他几乎都没有听过。
但现在也顾不得上许多,必须马上做出应对。
“快!八百里加急!飞报鄴城曹公得知!”
一面派人给曹操送信,而张部也亲自点齐人马,赶往陇右支援。
而张部行军的路线,正是陇山道,街亭是他必经之地。
当张部的铁骑裹挟著关中大地的烟尘,如怒涛般涌至街亭谷口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让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將也骤然勒紧了韁绳。
前方,再不是记忆中那条可供大军顺畅通过的坦途。深挖的壕堑如同大地狞的伤口,横亘於前,新翻的泥土在烈日下散发著刺鼻的土腥壕堑之后,是层层叠叠、犬牙交错的木柵与拒马,尖利的木刺闪烁著死亡的寒芒。
更令人心悸的是两侧陡峭山樑之上,汉军旗帜如林招展,弓弩寒光在岩石和树木的掩映下若隱若现,冰冷杀意无声笼罩整条狭道。
一面醒目的“汉”字大旗,於山头最高处猎猎作响。
不料,对方布置的竟如此严密,张部勒马,眉头深锁。
正面层层设阻,山上还有疑兵,张部观察良久,一时竟不敢轻易进兵。
“传令!前军变阵,盾牌手居前,重甲步卒隨后,给我填平壕沟,砍开拒马!弓弩手掩护!试探攻击!余者待命,准备梯次衝锋!”
战鼓擂响,沉闷如雷。曹军步卒如潮水般涌上,盾牌组成移动的矮墙,非常小心地推进到壕沟边缘。
然而,每填平一小段,每砍倒一根拒马,都会面临汉军的层层阻拦,汉军的弓弩手也毫不留情,在后面疯狂的射击。
张部还派人登上了南山,並没有发现大队的伏兵,確认山上只是疑兵后,张部稍稍的鬆了一口气。
可到了夜里,司马懿却让王平带队悄无声息的登上了南山,转过天来,王平居高临下,突然从山上发动偷袭,而司马懿则在正面阻击,打了张部一个措手不及。
在张部艰难推进的同时,司马懿还抽出一部分人,继续设置路障。
如此一来,即便张部继续往前推进,障碍依旧不停的在增加,好像没有穷尽一样。
司马懿固守,王平袭扰,二人配合紧密,磨得张部几乎无计可施。一连数日,竟无法越过街亭半步。
別看陇右三郡已经归降了,但胜利的果实还没来得及消化,一旦张部快速突破街亭,三郡恐转瞬復叛。
所以街亭能守多久,至关重要!
藉此机会,诸葛亮马上派人安抚百姓,收拢降兵,加固防御,至少,要让汉军能在陇右有一个稳固的落脚点。
有了落脚点,便有了底气!
半月之后,最早的消息,终於送到了鄴城。
“诸葛亮领兵五万北伐,陇右失,关中危在旦夕,急需增援!”
曹操急忙召集眾人商议,见到庞统后,开口道:“孤想起来了,当日孤拿下荆州后,曾多番上山去拜访此人,不料时隔多年,竟是他领兵北伐,夺我陇右。”
庞统的心情也有些复杂,年轻时二人並驾齐驱,一为臥龙,一为凤雏,虽名声或有虚饰,然在他心中,诸葛亮始终是足以並肩的对手。
只是这些年,诸葛亮鲜有事跡传出,反倒是他,屡献妙计,成了曹操身边炙手可热的谋土。
庞统回忆道:“此前,我曾派人调查,听闻诸葛亮一直在南中安抚百姓,甚至亲自督导修路,
一待便是五年。没想到,他竟会突然成为统兵主帅。”
“无论如何,看来他们已將决战之地选在关中!”
庞统点头:“不错。刘贤很可能就在其后,诸葛亮只是前驱,其大军隨时可能直扑长安,或许会走不同路线。”
祁山道通陇右,褒斜道通关中。刘贤过往战绩太过耀眼,由不得曹操等人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