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泽秀行微微闔上双眼,苍老的眼瞼轻轻颤动,仿佛在翻阅记忆深处的画卷。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我这一生,总爱將书法与围棋相提並论。”
老人的手指在空中虚划,勾勒出无形的字跡:“书法中的横竖撇捺,就像围棋的定式口诀,这是根本。“
他的指尖一顿,“而字体的间架结构,恰似棋形的美丑。是恶形还是正形,行家一眼便知,心中自有评判。“
柏寒的目光追隨著老人的手势,仿佛看见黑白棋子正化作墨跡在棋盘上流淌。
藤泽里菜轻轻歪头,秀眉微蹙,跟隨著祖父的思绪。
“至於用笔之道...“秀行先生的声音忽然变得悠远,“有人偏爱方正稳健,有人追求飘逸洒脱,这就像棋风,体现对局者的性情。”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轮椅扶手,“而章法布局中的浓淡疏密,就是棋局中的取捨之道——何时当弃子爭先,何处需以退为进。”
“要学会留白!”
说到此处,老人突然咳嗽几声,嗓音愈发沙哑:“我年轻时喜欢读汉诗,最喜欢陶渊明《归去来兮》。而李白写酒的诗很多...“
他的眼中忽然闪过顽皮的光彩,“或许我后来这么喜欢喝酒,就是被他给带坏的。”
突如其来的自嘲,让曾经叱吒棋坛的“棋圣“,变回了恋诗酒、好美色的少年郎。
藤泽秀行的眼神悠长:“我还啃过《资本论》,硬著头皮读过《纯粹理性批判》。”
老人自嘲地摇摇头,“懂没懂不敢说,但確实一页页翻完了。甚至我还用围棋和外国人交换著学过英语...”
窗外的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著老人的回忆。
秀行先生的目光扫过两个年轻人:“说来有趣,我那些在棋坛上的突破,拿下几个重要头衔,都发生在这之后。”
迎著少年逐渐清明的眼神,老人的声音变得清朗。
“所以我始终相信,要突破棋艺,必须先拓展心灵的疆域。”
柏寒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看见老人眼中闪烁著超越胜负的光芒。
“当你的视野足够宽阔,就不会陷入局部而忽视全局;当你的心境足够澄明...“摺扇点了点自己的心口,“才能面对挫折而不被击垮。”
“所以,布局不是记公式,背套路,而是在心胸开阔后面对棋盘的感觉。”
秀行先生顿了顿,“就像打谱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体会每一步棋背后的深意。”
“大小、缓急、喜好、胜负...,柏君,请拋开这些!”老人注视著少年,缓缓说道:
“布局是自由的,围棋也是自由的,要有『我想这样下』的感觉才行!”
余音裊裊中,房间里只剩下窗外摇曳的树影。
藤泽秀行的目光仿佛穿过时光,落在儿子身上:“一就,还记得我当年写给你的围棋之心得吗?“
藤泽一就心头一颤,想起十四岁那年,父亲隨手写下的潦草字跡。
“一直记得。”
“最后一条写的什么?“
藤泽一就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仿佛回忆起那张泛黄作文纸上涂改的痕跡:“不能胆怯任何一个人...”
“只要觉得自己不行,就將止步不前。学棋唯有膝锥之志,方能成为天下第一。”
这是父亲当年对他的期许,如今却要通过自己的口,传递给下一代。
藤泽一就忽然明白,这就是棋道的传承——不是头衔的更叠,而是这份永不熄灭的棋士之魂。
“强烈地...“秀行先生的声音渐渐融入暮色。
窗外,最后一片银杏叶打著旋儿落下,仿佛在为这句箴言划上休止符。
......
午饭后,藤泽秀行倚著凭几,虽然面色苍白,眼中却跳动著年轻人才有的神采。
“记得首期名人战夺冠后,因为醉酒,我穿著短裤就接待了记者。“老人突然大笑,皱纹里都露出顽皮,“报社的人脸都绿了!“
说到封手趣事时,老人突然坐直身躯:“第二期名人战,坂田先生可给我上了生动一课。他故意把封手推给我写,结果...“
“我这毛躁性子果然中计,硬是把必胜的棋走崩了。“
谈及师徒之道:“真正的师承啊...,从来不在棋盘上。我如果把棋路教给你们,反倒成了枷锁。“
“说起应氏杯...“老人的声音忽然像蒙上了霜色,“那年我六十三岁,半决赛对聂卫平先生。“
他忽然用中文说出“三耳先生“四个字,发音古怪却郑重,“两盘都是优势被逆转。“
里菜忍不住追问是否懊悔,却见祖父摇摇头:“输得心服口服。只是...”
“可惜他后来分心太多。“
先生的语气中带著一丝惋惜,似乎这份遗憾比失去决赛资格更让他感到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