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泽从桌下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棋院最新修订的《对局记录员工作细则》,与过去有些变化,你必须熟记於心。“
柏寒接过文件,快速瀏览起来。细则共有十二条,详细规定了记录员的职责、记录格式、时间控制等各方面要求。
“最大的变化是记录纸的统一格式。“
藤泽指著其中一条解释道,“过去允许记录员自行设计记录表格,但从今年开始,必须使用棋院统一印製的记录纸,包括对局基本信息栏、手数记录区和时间记录区。“
柏寒点点头,认真记下这一变化。
他注意到细则还特別强调记录员必须使用不易褪色的墨水笔,黑棋和白棋必须用不同顏色区分,通常黑棋用蓝黑墨水,白棋用红色墨水。
“时间记录现在要求精確到秒。“藤泽继续道,“过去只记录到分钟,但现在棋院要求更精確。特別是读秒阶段,每一手的剩余时间都必须准確记录。“
柏寒想起自己平时下棋时经常忽略时间记录的精確性,不禁有些惭愧。
他翻到细则的第七条,上面详细规定了如何处理暂停和续弈的情况。
“如果对局暂停,比如午休或封盘,记录员必须在对局暂停的最后一手后画一条横线,註明暂停时间。“
藤泽解释道,“续弈时则要在横线下註明续弈时间,確保记录的连续性。“
茶室里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藤泽起身打开灯。
灯光下,他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但眼中的神采却愈发锐利。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藤泽突然话锋一转,“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案例。“
柏寒立刻竖起耳朵。他知道老师要传授的不仅是规则条文,更是宝贵的实战经验。
“2003年,本因坊战第五局。“藤泽的声音变得严肃,“当时记录员在记录第127手时,误將黑棋的'小飞'记成了'大飞'。这看似微小的差別,却导致后来復盘时双方对棋局记忆出现分歧,险些引发爭议。“
柏寒倒吸一口冷气。他当然知道这种错误的严重性——在职业棋手的对局中,一手棋的细微差別可能完全改变整盘棋的走向和结果。
“后来怎么解决的?“他忍不住问道。
藤泽嘆了口气:“幸好当时有观战记者的照片佐证,才確认是记录错误。那名记录员后来被暂停了三年的大赛记录资格。“
他直视柏寒的眼睛,“记录员的一时疏忽,可能毁掉棋手数月的心血准备,甚至改变头衔的归属。“
柏寒感到一阵压力袭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从未想过记录工作竟有如此重大的责任。
“不过你也不必过分紧张。“藤泽的语气缓和下来,从笔记本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纸,“这是我总结的记录员自查清单,你拿去背熟。“
柏寒如获至宝地接过那张纸。上面列著二十多条自查项目,从基本的“黑白手数是否正確“到更细致的“特殊棋形標註是否清晰“,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错误点。
“每记录十手,就停下来检查一遍。“藤泽叮嘱道,“特別要注意打劫和提子的记录顺序,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院子里传来风吹梅枝的沙沙声。
岩田夫人轻轻推开门,端进来两碗热气腾腾的乌龙麵。
“先吃饭吧,边吃边聊。“藤泽示意道。
柏寒这才意识到已经过了晚饭时间,肚子適时地发出抗议声。
“关於棋手的特殊习惯,“藤泽在吃麵的间隙继续道,“这也是记录员需要注意的。比如这次对局的高尾桑,他在长考后落子时动作很快,有时会连续下几手,你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漏记。“
柏寒边吃边点头,努力记住老师说的每一个细节。乌龙麵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睛,但他顾不上擦拭。
“还有羽根九段,“藤泽继续道,“他有个习惯,在读秒到最后十秒时,会用手指轻敲棋盘。这时候你要特別注意时间记录,確保读秒的准確性。“
印表机吱嘎吱嘎的声音停了下来,藤泽一就转身拿过一叠纸张。
“这是一些棋谱记录,包括1963年吴清源对本因坊秀哉的名局记录,以及1990年赵治勋与小林光一的名人战决胜局记录。”
“看看前辈们是如何记录的。“藤泽轻声道,“不只是记下棋步,更要捕捉棋局的氛围和关键时刻。“
他顿了顿,神情变得更加严肃:“最重要的是,记录员必须保持绝对中立。无论你个人支持哪位棋手,在记录时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任何形式的暗示、表情甚至轻微的肢体语言都是严格禁止的。“
藤泽一就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林海峰先生就曾经从记录员嘆气中发现了对手的失误。”
柏寒郑重地点头。他知道这是职业操守的底线。
“当然,这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用心去体会吧。”
“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