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寒深吸一口气,將纷杂的思绪沉淀下来。
他的手指在棋盒中轻轻摩挲,最终拈起一枚黑子,稳稳地落在右侧星位之侧。
第五手,高中国流布局。
中国流布局的源头要追溯到日本业余围棋大师安永一。
这位传奇人物在担任《棋道》杂誌主编期间,曾与木谷实、吴清源合著划时代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为现代围棋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石。
后来,中国围棋的奠基者陈祖德先生对这一布局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成熟的中国流体系。
日本棋手羽根泰正九段,把传统的中国流三路著点提升至四路,开创了高中国流的新局面。
凭藉这一创新,羽根泰正在日本棋坛取得优异战绩,成为继林海峰、加藤正夫、小林光一、赵治勋和大竹英雄之后,日本棋院第六位达成1100胜的传奇棋手。
一枰星斗溯尧天,百代楸枰积玉篇。
今子拈来秦汉月,再磨吴骨照千年。
这个融合了两国棋手心血与智慧结晶的布局,此刻正承载著新一代棋手的梦想与追求。
一力辽的睫毛微微颤动,在棋罐上摩挲的手停了下来。
面对一力辽两个低位三三的布局,柏寒刻意將棋子落在四线,形成高低配合的態势。
一力辽选择在右上外侧小飞掛角,黑棋下方小飞应,白棋托三三。
正常星位小飞掛角定式,都是在黑棋小飞应后在二路小飞进角,待黑棋尖三三后再於边上拆二寻求安定。
如果为了保留后续点三三的变化,则可以保留二路小飞,直接拆回边路。
一力辽的下法虽然也是定式,却並非当下常见的选择。显然,这应该也是他精心准备的套路。
柏寒沉著应对,通过扳、打、挡的连贯手法,最终黑棋取得外势,白棋则固守角地。
先手在握的一力辽立即转向棋盘下方,以大飞外掛黑棋小目,这是破解中国流的经典手法。
双方在此展开细腻的攻防:黑棋拆一逼住,白棋点角求变,几番交手后形成黑取角地、白得边空的局面。
柏寒隨后四路飞镇,限制白棋发展,而一力辽依然坚持二路行棋,稳稳扎根。
隨著棋局的推进,手数逐渐增多,观战的金川正明的眉头越皱越紧。
按照“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围棋格言,一力辽过分执著於二、三路的实地,在中腹爭夺上明显落后。
入腹须爭头。
拋开棋型的高低搭配不谈,这样的布局在后续的战斗、出头以及中腹的发展上,都会比对手慢上一拍。
他不禁怀疑:“这样的布局是否过於极端?“
柏寒的看法与金川导师截然不同。
在ai时代,这种低位取地的策略屡见不鲜。虽然白棋中腹发展较慢,但扎实的实地和易於做活的特点,反而形成特殊的厚势。
目前白棋实地约30目,黑棋虽只有10目实地,但外势雄厚,局面依然均衡。
经过形势判断,柏寒决定暂缓下方爭夺,转战左上角尖冲白棋三三,继续施压。
一力辽应对得当:先爬后飞,既安定自身,又暗中限制黑棋外势发展。
柏寒则二间跳加强中腹势力,而一力辽再次选择二路小飞,將低位策略贯彻到底。
这场对局正演变成两种围棋哲学的对决:一方追求实地的坚实,一方崇尚外势的宏大。
棋盘上黑白交错,既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战略思维的碰撞。
“今天是被赵治勋前辈附体了吗?”
看著一力辽接连不断的低位行棋,柏寒嘴角微微上扬。
按照常规定式,此时黑棋应该在下方二间跳,这样定式才算完成。但柏寒敏锐地意识到,若如此行棋,白棋必定会破坏黑棋苦心经营的外势。
柏寒手腕轻转,檀木扇骨在阳光下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棋盘上的光影在扇面竹纹间流动。
半掩在素白扇面后的少年微微眯眼,六月的暖风挟著墨香掠过少年鼻尖,气息淡雅,心绪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