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428章 ,钱不够花与日本留学生

第428章 ,钱不够花与日本留学生

第428章 ,钱不够与日本留学生

陈子昂三人离去后,徐晨稍事休息,李岩、朱猛与顾炎武三人联袂而至。

“江南水灾如何?“徐晨示意三人就座,而后询问道。

李岩苦笑道:“前明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修过水利了,而朝廷攻占江南不过一年多时间,我等只来得及统计人口分田地,水利设施还没开始修建。

却没想到今年江南雨水如此之多,尤其是太湖等地,暴雨不断。河道水位不断暴涨,即便是属下已经安排人来守河堤,但因为河堤年久失修,淹没了三个县城,毁坏了百万亩的良田,好在现在水退了,属下打算,从明天开始大规模新修水利,解决江南这百年的欠账。”

小冰河时期就是这样的,各地都是气候不稳,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徐晨已经学会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些问题。

徐晨沉吟道:“思路是对的。农为国之本,欲求发展,必先治水安农。然则治理水患,单靠筑堤还远远不够。“

“江南水患之根源,在于人与水争地。围湖造田,侵占河道,虽得一时之利,却失长久之安。那些淤田固然肥沃,却削减了湖泊的调蓄之能,反而更易引发洪灾,想要减少洪涝灾害,必须退耕还湖,清淤排沙,这样雨季到来,这些湖泊河流才能容纳更多的雨水,减少灾害。“

顾炎武苦笑接口:“元首明鉴。然江南人口稠密,寸土寸金。那些淤田皆是上等良田,让谁退耕还湖,都是割肉之痛啊。“

“这就是考验执政智慧的时候了。“徐晨转身严肃道:“不能因少数人之私利,而害江南千万百姓之安危。人口稠密便设法迁移,东宁岛现仅十余万人,足可容纳三百万农户;吕宋岛更是能容纳数千万之众。“

李岩叹道:“臣等已计划今年再迁二十万人出江南。然移民所费甚巨——往东宁岛每人需银十两,往吕宋则需二十两。臣本欲留些钱财多建桑园茶园,以增税源.不知元首能否请总理衙门拨些专款?“

徐晨闻言不禁莞尔:“你南直隶赋税冠绝天下,若你都哭穷,天下还有富庶之地么?“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兴建的工坊,语重心长道:“你们都觉缺钱,朝廷又何尝不觉得缺钱?治黄河、修长江大堤、筑铁路、翻新城池、建海港码头哪一样不是吞金之兽?朝廷岁入虽达九千余万两,粮三亿石,然须统筹全局,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你们治理地方也是一样,要抓住重点,把有限的资源投入进去,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然的话再多的钱财也不够用。”

其实今年大同社税收呈现爆发性的增长,税银增加2700多万两,增加了三成左右,田赋在中原,山东,北直隶三个受旱灾的行省大规模减税的情况下,还是增加了三分之一。

原因也很简单,今年大同社多了江南八省这个税收地,就今年江南税收还属于恢复期,很多的田赋,税银都被减免,明年大概率还是有一波快速增长。

但收入虽然提升了,却也多了江南需要钱的地方,修水坝,修桥梁,修道路,修城池这些都需要钱,开支大增,所以总理大臣府,日子并没有过得太丰富,依旧紧巴巴的过,只能盯着最重要的项目投入。

而在大同社的治理体系下,税收收入分配呈现出三七分的格局。朝廷承担了地方州府诸多重要建设和人员开支,比如蒙学建设费用、医馆建设费用,以及夫子、大夫、护士的工钱。

为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大同社别出心裁地与工商钱庄合作,为这些人员设立了专门的存折,每月定期将工钱打入其中。

从表面上看,州府的负担似乎减轻了不少,教喻和大夫的工钱都由朝廷负担。相较于大明时期,官吏不仅俸禄优厚,还有公使钱可拿。

但实际上,大同社田赋明确化,以前的大明朝廷可能只收到2000万石粮食,但县,州,府各级小吏俸禄不由朝廷承担,他们自己增加田赋,保证自己的收入。

这让他们反而赚的更多,一个捕头能弄几百上千两,县令也有几千两,大明朝廷收2000万的赋,下面的小吏收上亿石田赋。

而现在大同社是先把税赋收上来,而后再次重新分配,确实的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地方州县也有三成税赋。然而,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其弊,大同社的官吏数量相较于大明,多出了十倍不止,而且他们俸禄更高、待遇更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

在官吏俸禄和公使钱上的开支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后,留给地方州府的三成税收就所剩无几了。倘若大同社的官员们也如同大明那些腐朽官员一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这笔钱或许还能有所结余。

但现实是,大同社的县令、知府、巡抚们大多年纪轻轻便步入官场,正处于意气风发的黄金年纪,他们内心充满了改天换地的志向,渴望在任上干出一番事业,又怎会选择碌碌无为呢?

在大同社,县令们积极投身于水利设施的修建,期望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为百姓谋福祉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政绩。

知府们拥有的资源更多,则将目光投向了工业区的建设,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区不仅能够吸引商贾投资,增加税收收入,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从而在官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巡抚这一级别的官员,更是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他们盯上了产业链的构建,致力于建设大型的钢铁厂、机械厂,并且积极推动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期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这些宏伟的建设工程无一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地方州府仅有的三成税收,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时,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建设目标,官员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最上等的办法便是将自己想要建设的工程详细地整理成报告,上报给总理大臣府。

一旦获得批准,便可以从朝廷那里获得专项资金支持,顺利开工建设。但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实则充满了挑战。上报的项目往往十有八九得不到通过,毕竟大同社虽然税收总额较高,但需要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总理大臣府需要统筹全局,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划来布局各项建设项目,地方官员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祈祷自己所在的地方能够恰好被纳入总理大臣府的规划之中。

中策则是想办法召集商贾,吸引他们投资建设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水泥马路等。

商贾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与他们合作,地方官员们可以借助民间资本来推动地方建设。然而,这种方式也并非一帆风顺。

商贾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在投资之前会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那些回报周期长、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持谨慎态度。

因此,地方官员们需要费大量的精力去说服商贾,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下策则是最为稳妥但也最为缓慢的方法,即一点点地攒钱。地方官员们通过节约开支、合理规划资金等方式,慢慢地积累资金,直到攒够了足够的钱才开始启动一个项目。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但由于资金积累的速度较慢,很少有官吏能沉下心来。

李岩苦笑着说道:“谨遵元首的教诲。”

一旁的徐晨继续说道:“你们把抗洪出现的功臣名单统计一下,大同社的政务学院,会招揽他们当学员。”

李岩连忙回应:“遵命!”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1月16日,燕京。

这天整个燕京都热闹起来,今天南洋之战的功臣,西域之战的功臣来到燕京,接受京城百姓的欢呼。

而后他们与今年抗旱优秀代表,抗洪优秀代表与辽东开荒优秀代表共济一堂接受表彰。

而今年的这次表彰大会,和以往的还有所不同,其中有不少是朝鲜籍贯和日本籍贯。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绝赞航海怪谈入侵中 唯我独法:戏中角色助我成仙 半岛之我要再次伟大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退婚后,宗门大师姐主动要与我洞房! 东京刑警:每日一个炸裂情报 穿越女毁我全家,重生夺空间粮满仓 穿书八零,一不小心把反派撩爆啦! 重生2013:华娱从忽悠孟姐开始 这个学霸是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