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测日军在打通兰封补给线后,大概率会再掉头进攻商丘,或者继续西进,谋图开封!”
张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我率部刚到开封时,友军正在向商丘调兵,还要求我们一纵跟著一起去,但我以无上级调令,不能擅动为由,拒绝了这个命令。”
王奉惊奇:“当地的国军將领是谁?”
张虎:“驻防开封的是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
“下辖第八,六十四,七十一,七十四军,还有第三集团军,新编第三十五、八十八师的和二六四旅。”
这一长串的数字,听的王奉有些懵。
这么多兵力?
此战若是再算上自己带来的七个纵队。
最⊥新⊥小⊥说⊥在⊥⊥⊥首⊥发!
兵力恐怕直接突破了300k。
而眼下日军只有一个师团。
说句不好听的,每个兵吐口唾沫,都能把鬼子给淹死!
赵方远也一脸轻鬆模样:“长官,第十四师团孤军深入,一旦陷入包围,必定无力回天。”
“我们可先解决第十四师团,再调转枪口,应对徐州方向的第十,十六师团,以及关东军的两支独立混成旅团。”
王奉默不作声,眼神飘向窗外。
得知己方兵力远超於日军后,他的心思早就不在守护陇海线上了。
濮阳
中原之地,沃野千里。
关键是还有石油!
距离长治也很近,运输成本低廉
从第二战区打到第五战区,一直都是撤退撤退再撤退。
已经受够了!
在池河边上自己就曾说过,一味的防守,根本打不贏日本鬼子!
车程很短,进入军营后,赵方远跳下吉普车,拉开后座车门:“长官,到地方了。”
王奉回过神,走下吉普车。
各纵队军官皆在此等候。
“长官好!”
王奉笑了笑,象徵性的回礼。
张虎在前方引导:“长官,您的总指挥所在这!”
一行人向前方走去。
掀开营帐门帘,王奉抬眼向里面望去。
宏观,微观作战地图,桌椅板凳一应俱全,边上还有一张床,用作疲倦时休息。
张虎递上来一个小册子:“长官,这是最近一批后方运抵开封的补给明细!”
王奉坐在椅子上,接过后扫视一眼,隨后看向赵方远:“从三月中旬开始,我部便进行扩编和重组,目前情况怎么样了?”
自己通过系统面板,可以將部队情况一览无余。
但其他军官就没这本事了。
大战在即,鼓舞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展示力量。
让弟兄们知道,背后有枪,有弹,有炮,有粮,不用担心补给问题,上去干就好了!
赵方远上前,將心中早就打好的腹稿念出:“截止目前,我部编练了三个山地纵队,五个野战纵队,还有一个炮兵纵队。”
“一线参战部队人数达到140k,算上预备役士兵,我部规模达到了180k。”
一边说著,一边从兜里掏出草纸。
“武器储备方面,目前我部装备了约二十万支步枪,其中约有四万支自產二四式步枪,六万支缴获来的日制三八式步枪,十万支中正式,汉阳造等国產步枪。”
“九二式重机枪82挺,大正三年式轻机枪156挺,马克沁重机枪97挺,捷克式轻机枪134挺,长治1938型重机枪40挺,轻机枪80挺,防空机枪4架。”
“总计数,重机枪219挺,轻机枪370挺。”
“至於火炮,目前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全面换装自產二七式火炮,共计96门,剩下四个纵队,装备日制九四式山炮,以及九二式步兵炮。”
“重炮纵队,下辖四个重炮营,四个步兵营。”
“总共装备九二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两门!”
王奉点了点头。
原本华北战斗群时期,部队清一色的三八式,其中掺杂少量的二四式步枪。
但奈何部队扩张速度太快,收编了第51,59后,不可避免的夹杂其他枪械。
临沂战役结束后,部队规模更是从70k,一路扩张到了180k。
足足翻了两倍有余!
工业產能跟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有枪就先对付用著,总比大刀长毛红缨枪好!
麾下这八个纵队,实力高低排的也很明白。
一纵,二纵,三纵,四纵,都是由战斗群兵团改编而来,士兵素质最高,武器装备最好,是野战攻坚主力。
五纵,六纵由原第59改编而来,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尚可,必要时也可替换主力部队,执行攻坚任务。
原第51,122改编为七纵,八纵。
作战定位也很明了,非主力填线部队。
倒不是他故意冷落,疏远这两支纵队,奈何实在没办法。
任何一支军队,哪怕是常凯申最引以为豪的德械调整师,下辖的几个团中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总会有最强和最弱的区別。
虽然七纵,八纵在守备军中不起眼,但若隨便拎出去一个,恐怕实际作战能力,要和汤恩伯的精锐师旗鼓相当。
王奉:“弹药储备呢?”
赵方远:“当前我部储备各类子弹多达两千五百万发,手榴弹五十万枚,75毫米高爆弹4000发,105毫米榴弹214发,150毫米榴弹24发。”
“隨军粮草携带量超三百五十吨,足以供应一月所需!”
王奉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肥的很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弹药储备量有些少。
但眼下位於开封,相比徐州,距离长治更近,只要能守好陇海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从后方运来。
根本不用过多担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