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袁绍想玩宫心计,但诸葛亮有张良计(3更)
袁绍闻言意动,加之袁尚坚持请命,便点头示意其退下。
沉思良久后,袁绍便有了想法:“曹阿瞒欺我太甚,孤岂能坐视?然而孤身为大将军,又岂是曹阿瞒想见便能见的?尚儿有英雄之气,乃孤最器重的儿子,可代孤领军出征东武阳。孤听闻曹阿瞒的长子曹昂因为曹阿瞒贪念美色而亡于宛城,剩下的儿子又都不成器,孤心甚喜。尚儿可顺便代孤奚落他几句!”
顿了顿,袁绍又道:“着令蒋奇即刻赴常山国调兵,再传令审配打白马津以为策应。孤倒要看看,那曹阿瞒如何招架!”
众人闻言更觉诧异。
袁绍此次竟未挑拣驳斥,而是直接综合了袁尚、田丰两策,数计并行?
即便是郭图和辛评也不得不承认,综合了袁尚和田丰两策后,也的确是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可行之策:既不会让袁绍轻易涉足险地,又不会失了袁绍的威风,有袁尚和颜良文丑同往东武阳也能抵挡曹操一二,黎阳的审配也可以对曹操进行牵制。
袁绍的决定也符合田丰的预期,只要袁绍不亲临险境,田丰就不会过多反对其他。
至于袁尚能否取胜,田丰则并不关心。
商议已定后,蒋奇便领了调兵文书,飞马赶到真定。
见到刘备后,蒋奇急将紧急调兵文书呈交刘备,并告知缘由:“曹操已偷渡仓亭津,斩杀魏郡太守高蕃,现正陈兵东武阳城下,围困逢纪甚急。逢纪昨日已遣使至邺城告急求援。大将军有令,请左将军即刻调遣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及其所部真定兵马驰援东武阳,迟恐城池难保!”
刘备览毕文书,脸色骤变,惊疑道:“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何以袭扰不成,反被曹操袭占仓亭津?高蕃身为魏郡太守,竟连一处津渡也守不住?”
蒋奇本就对审配、逢纪心怀怨怼,当即冷嗤道:“审配、逢纪不过逢迎之辈,实则才具平庸。高蕃原为审配家将,全赖审配举荐才侥幸得任太守,十足无能之徒。今高蕃失守要津,累及大将军再受曹操之辱,实是可恨!”
刘备深吸一口气,神色恢复如常,安抚蒋奇道:“军情紧急,容我与众将商议对策。请将军暂歇驿馆,待有决断,定当告知。”
蒋奇亦知此事关系重大且复杂,遂不多言,自去驿馆歇息,等候刘备发兵。
待蒋奇走后,刘备立即派人请来诸葛亮,将袁绍的调兵文书给诸葛亮阅看。
“曹操袭取仓亭津,斩杀高蕃,围困逢纪于东武阳。袁绍遣蒋奇持令前来,欲调走颜良、文丑及其统领的一万新卒。军师以为,我当如何应对?”刘备语气平静,眉宇间却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诸葛亮细看文书后道:“仓亭津丢失,东武阳便了失黄河天险的天然险阻。曹兵本就长于野战,今又由曹操亲率精兵而来,其军中必然暗藏诸多猛将。纵使颜良、文丑齐出,仅凭那一万新卒,恐也难敌曹军精锐。”
淳于琼怎么死的,事后刘备和诸葛亮也仔细探讨过。
虽然有许攸的泄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曹操将诸多猛将都藏于奇袭军中,以至于淳于琼以众敌寡以逸待劳都没打出优势。
尤其是张辽、徐晃合力破阵,夺旗擒将,更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而今曹操再袭仓亭津,又在东武阳耀武扬威,在诸葛亮看来:曹操必然又在故技重施,故意引诱袁绍派兵前往,再借暗藏的诸多猛将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
刘备蹙眉点头:“此理我亦深知。奈何袁绍调令已至,颜良、文丑闻讯,必不肯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