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却怀揣著非凡的抱负,那志向犹如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他的人格魅力更是独特,为人豪爽豁达,对待身边的兄弟坦诚相待,无论出身贵贱,都能一视同仁,因此身边聚集了眾多志同道合之士。
当张良与刘邦相遇,两人展开一番深入交谈。张良本以为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义军首领,不过是眾多逐鹿者中毫不起眼的一员。
可交谈间,他惊讶地发现,刘邦对於自己谈论的天下大势、兵法谋略不仅理解得十分透彻,更是能够举一反三,巧妙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邦时而慷慨激昂地分析当前局势,时而冷静沉稳地阐述对战策略,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让张良对其刮目相看。
张良不禁暗暗称奇,要知道,他自从得到《太公兵法》后,日夜研读,对其中的精髓领会颇深。
可当他把这些兵法讲给別人听时,那些人要么一脸茫然,根本听不懂,要么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不当回事。
而刘邦却不一样,他不仅听得认真,还能迅速理解张良的意思,並且给出自己的看法,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多年的知己。
有一次,张良跟刘邦详细讲述《太公兵法》中的一个战略要点,本以为刘邦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没想到刘邦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还顺著张良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补充和改进的想法。
这让张良大为惊嘆,心想:“我之前给那么多人讲《太公兵法》,他们都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理解,刘邦却能一点就通,还能提出这么独到的见解,此人绝非等閒之辈,说不定真的是上天派来拯救天下的。”
就这样,张良认定刘邦是个值得追隨的明主,果断放弃了投奔景驹的打算,决定留在刘邦身边,做了一名厩將,负责管理后勤。
虽然这个职位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张良却做得十分用心,他知道,要想成就大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