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老实的戚继光
后院中,张氏甩手挣脱开儿媳妇的扶,面色阴鬱,低声嘧骂了几句。
王氏依旧面无表情,对於今天的一切她虽然不能完全预料得到,但也隱隱察觉到了徵召。
朝廷用阴私手段使张氏入京,意欲割裂离间舟山、登州之间的关係,戚继光刚开始还抱有希望,而身为妻子的王氏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朝廷靠不住。
事实也证明了王氏的判断没有错,从去年至今,朝廷给了戚继光什么?
只给了一个兵部侍郎衔的虚职,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在明朝,能加兵部侍郎衔的,只可能是一方大员,一般是各省巡抚,或者漕运总督,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戚继光只不过是个武將,虽然身为山东总兵官,但按道理来说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王氏低著头跟著婆婆进了屋,在心里想,可能朝廷还觉得对元敬很器重呢。
毕竟是武將啊,给你个兵部侍郎衔.你还不感恩戴德?
至於粮草、银两什么的,那就拜託你自己想办法吧在屋子里坐定,张氏还是气息急促,显然被气得不轻,好一会儿才平息下来,看了眼儿媳妇,
勉强笑著说:“还没问你,何时成婚?”
王氏应道:“算算时日,骆家子应该新兵训练快结束了,待得今年山东战事之后再行成婚。”
听到“今年山东战事”这样的字眼,张氏又是急促的喘息了几声,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迟疑了会儿,王氏低声说:“前些时日,护卫军先后从海州、胶州出兵,扫荡青州南部,收復营州、日照、诸城等地。”
“舟山,舟山”张氏低低呢喃了几声,张了张嘴巴,想问些什么,但又说不出口。
无论如何,那位陈千户曾是与儿子同生共死的袍泽弟兄,自己又受其庇护,最终却选择了入京。
王氏打量了婆婆两眼,才开口说:“此次在舟山,儿媳与陈千户、徐文长、沈先生见过两面。
3
“今岁韃靶必然来犯,只怕攻势甚猛,舟山先出兵北上,扼守沐沂河谷,调集粮草、军械输胶州、海州,亦援登州。”
顿了顿,王氏继续说:“护卫军与登州军互为椅角,守望相助,不管为公为私,陈千户都不会罢手。”
张氏老皱的嘴角扯出一个颇为难看的笑容,王氏没有继续再说什么,她是知道的,戚继光当初最终选择让母亲入京·主要还是张氏自己愿意入京。
屋內陷入了沉默,王氏幽幽嘆了口气,想起在舟山时候与陈锐等人的那番交谈。
对於支援登州,陈锐与沈束都没有说什么,但徐渭这种牙尖嘴利的—舟山是白手起家,戚继光却是山东总兵官,结果来吃现成的,吃了一次不够吃两次、三次,吃了一年不够还要吃两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