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工人们收好工具离开,李哲仔细把所有电器的保修卡、说明书分门別类,用夹子夹好放进客厅抽屉。
客厅里的电视还开著,正在播放《西游记》,这电视剧虽然看了很多遍,但当个背景节目还是不错的。
他靠在沙发上长长舒了口气,刚想歇口气,院门外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李哲出了客厅拉开院门,一个圆滚滚的身影堵住门口——正是金百万,他那身黑色外套被肚子撑得紧绷绷的。
“李老弟,恭喜乔迁之喜!”金百万嗓门洪亮,侧身让出身后的洪三。
洪三穿著中山装,手里捧著个捲起来的纸筒,脸上堆著笑:“李老弟,早就想来看看你的新家了。”
李哲把两人往里让,金百万一进院就咋咋呼呼地四处打量:“去年我来的时候还是个空壳子,这才多久啊,装得这么气派!”
洪三则显得拘谨些,眼睛好奇地扫视著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不时发出嘖嘖讚嘆。他之前只去过前院,还是头一次来后院。
“两位老哥来得正好,我带你们参观参观。”李哲领著他们进了北屋介绍:“北屋三间,左手边是客厅,右手边餐厅。东边是书房,东耳房改了厨房。”他又指向西侧,“那边是臥室,家具都是刚添置的,西耳房改成了浴室。”
走到东厢房时,李哲特意放慢脚步:“东厢房也是三间屋,专门用来接待客人。”
一进门,洪三就被中央的原木茶桌吸引住了,伸手轻轻摸著光滑的桌面:“这桌子真像样!”茶桌配著六把圈椅,下层的封闭柜体里整齐码放著茶叶罐和茶具。
胡桃木原木地板泛著温润的光泽,局部铺著的竹编地毯散发著淡淡的草木香,头顶仿古铜製吊灯的流苏隨著微风轻轻晃动。
东厢房北屋是休息室,单人床铺著素色床单,阳光透过窗纱洒在上面暖洋洋的。
东厢房南屋最里面的娱乐区摆著张可折叠的原木麻將桌,金百万眼睛一亮:“这桌子好,平时能当餐桌,人多了还能搓麻將!”
东厢房耳房改成的卫生间里,白瓷洗手盆擦得鋥亮,散发著清新的肥皂味。
参观完院子,三人在东厢房茶室坐下,李哲泡上一壶茉莉茶,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金百万扶了扶茶杯,从洪三手里接过纸筒:“李老弟,你乔迁新居,我和洪哥琢磨了好久送啥礼,你看看这个合不合心意。”
李哲解开绳子展开捲轴,四个瘦硬挺拔的毛笔字映入眼帘——“寧静致远”。字体结体扁稳,转折处利落乾脆,落款“启功书”三个字下方还盖著鲜红的印章。
“这是启功先生的真跡?”李哲眼睛一亮,他虽然是个农民,但经过后世的资讯时代,也听过这位书法大家的名號。
洪三得意地竖起大拇指:“李老弟果然有见识!我那亲戚在荣宝斋做事,特意帮我们挑的,绝对正品。”
说著从口袋里掏出收据和鑑定说明:“您看,这是正规收据,还有专家鑑定呢。”
李哲小心翼翼地抚摸著宣纸,感受著笔墨的力道,心里暖烘烘的:“太贵重了,让你们破费了。”
送礼这件事上,两人確实用了心。
金百万摆摆手:“老弟,咱兄弟不说这个,回头掛在书房里,多有气派。”
收起字画,李哲正了正神色,开始说正事:“金哥,洪哥,我准备下一批收 30吨罐头,总投资五万。”
我出两万占四成,沈老板一万五占三成,你们俩各出五千占一成。还有个苏明远,之前你们也见过,他是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以后跟苏联打交道用得上,他也出五千占一成。
你们觉得合適吗?有啥想法可以说。”
金百万和洪三对视一眼,都点头同意。
李哲继续说:“另外,沈老板那边给了准確回信,中苏的贸易谈判很顺利,沈家长辈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苏联的外贸订单。我和沈老板商量了一下,打算成立一家罐头公司,租赁一个罐头厂,生產咱们自己的罐头品牌。”
金百万愣了一下,租赁罐头厂的想法是他提的,但他回去跟媳妇商量后,又觉得这想法有些冒失:“李老弟,你想生產属於咱们自己品牌的罐头肯定是好的,但问题是咱们都不懂罐头生產,技术上的问题不好解决,这对咱们来说等於是个新行业,我担心被人蒙了。”
李哲说道:“金哥,你的担忧有道理,我也有过类似想法。不过,我叔叔李振国在京城罐头厂干了十来年,对生產罐头的各个环节门儿清,可以让他帮咱们参谋参谋。
他这个人比较谨慎,给我提了不少建议,到时候咱们租赁罐头厂的时候可以叫上他。
如果他觉得不合適,咱们就不租,也能多一道保险。”
听到李哲这么说,金百万没再反对,但脸上还有几分忧色。
洪三倒是没太纠结,说道:“营业执照我来办吧,我认识工商局的人,能办得快点。李老弟,如果你没意见,我也可以当公司的法人。”
李哲看著他诚恳的眼神:“洪哥,谢谢您了。”
洪三搓著手笑道:“跟著你干有奔头,这点事算啥。”
洪三知道当法人要承担责任,但他能参与罐头的外贸生意,全凭和李哲的关係。可论起和李哲的亲近程度,他又比不上金百万,要想融入这个团队,就必须承担更多责任。
又聊了会儿开公司的事,大致確定了公司的股份和名称。
洪三起身告辞:“我这就去跑执照的事,爭取早日办下来。”
送走洪三,金百万才有些犹豫地开口:“老弟,这外贸生意確实赚钱,但咱的主业毕竟是蔬菜大棚,现在搞罐头厂是不是有些……”
“不务正业?”李哲笑著接话,掰了个橘子递给他一半:“金哥,不管是新鲜蔬菜还是罐头,本质都是蔬菜生意。
新鲜菜价格波动大,遇上坏天气就赔本;罐头能储存,市场更稳定。这叫蔬菜深加工,是蔬菜產业链的延伸和扩展。”
“深加工?”金百万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大概能明白意思。
“没错。新鲜蔬菜门槛低,易受天气、供需关係影响,价格波动剧烈。同一种蔬菜,种植的人多了,价格就低了。深加工可將过剩原料转化为耐储存產品,比如罐头、冻干蔬菜、果汁,稳定收益。”
李哲吃了一瓣橘子继续说:“深加工有技术和设备壁垒,普通人想学也学不来。利润更稳定,也更持久。而且,还可以建立属於自己的品牌。”
在李哲看来,一个知名品牌就是无形的財富,这才是他最看重的。
他掰著手指头解释:“只从事低端的蔬菜种植,未来发展有限,抗风险能力也差。从种菜、收菜、卖菜,到做成罐头,產业链长了,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只有形成蔬菜產业链,深耕这个领域,咱们才能在这个行业有一席之地。”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还是你想得远。”金百万听得眼睛发亮,一拍大腿:
“租赁罐头厂的事,我回去就联繫。万安镇罐头厂之前跟咱们合作过,他们资金断了没復工,我先去问问。”
夕阳透过窗欞照在他脸上,映出满脸的干劲。
李哲刚才那番话虽然不长,却给他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以前就是个农村菜贩子,虽说有些见识,但受限於眼界,根本接触不到“蔬菜深加工”的概念和延伸。
李哲这番话给了他很大启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