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万万不可
准确地说,也不全都是匠人。
上次大朝会的时候,张承道专门提出了“全面安置计划”,准备从长安城起,挨个去处理。
虽然受限于人手情况,眼前只把长安城这边搞定了,但这个政策,同时也给长安城带来了大量的“惰性劳动力”。
也就是所谓的小群体社会惰化的现象。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乞丐和一些无恒产的小混混,这个群体哪怕在现代,也让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为之头疼。
只不过东大本着人文关怀和授人以渔的原则,一点点治理干净了,而西大那边却因为政体形态问题,根本没有考虑过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也就成了导致严重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之一。
而张承道嘛……
抄作业还是会的。
所以他先是将长安城列为“试点”,然后搓了一堆用料非常廉价的【茅草屋】,属意才上任城主没多久的宋城主找了个地方——就是长安城东大街南边的信义巷附近,把一堆“危房”和乱七八糟的草棚子都取缔,改建成了上百间【茅草屋】,给原本居住在此地的百姓免费换了房子,这个地方也改名为“安置巷”。
除了作为安置房的【茅草屋】,张承道还专门搓了一间改造成集体住所的【宗厅】,把原本摆放着牌位的地方都换成了大通铺,然后放在了安置巷的深处,再和两间【茅草房】一起,合而成院,取名为“养济院”,专门收留严重智商残疾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与幼童,再增设养济院院长的官职,设为九品,负责照料这些人,由仙庭统一拨钱维持。
养济院中除了大通铺房和两间用于住“管理人员”的【茅草屋】外,还有用来做大锅饭的【火灶房】、储存粮食的【粮仓】、一口【水井】和一个【石磨】,连桌椅都摆了两套,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了。
其实张承道本来可以用更好的材料去搓【石瓦房】、【谷膳房】之类的建筑的,但是这是兼代了孤儿院功能的“救济中心”,而不是让人享受的,所有东西是保障最低标准的,所以茅草顶的屋舍,对这群一直以来只能瑟缩在草棚子和墙根底下的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足可以使用推广——也能令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官府也负担得起。
这个举措,成功将一堆原本在城中游荡、无所事事的乞丐流氓给薅了过去,录了户籍,算是将他们给盯上了。
因此还打击了好几个小混混帮派的窝点,抓了几个做黑色皮条生意的牙人——也就是拐子,救了好几户人家的孩童和妇女,城内治安显著上升,宋城主近来走路都带着风,满面红光的。
很多时候,无恒产的人,就没有恒心,也就没有招工的愿意用他们,这才导致这些人的恶性循环。
就像西大,许多衣冠楚楚的中产一夜之间破产,因为没有住处而无法找到工作,因为没有工作,又无法租住房屋,以至于最后只能流浪街头。
这些事当年张承道穿越前也是亲眼见过的,而除了西大外,不少国家的政府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居然是发放救济金,或指望宗教免费发放食物——当然,领不领得到还两说。
当然了,导致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不止是这个,还有滥用的药物、无作为的保险公司等等,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很简单的三个字:没工作。
所谓的“全面安置计划”,除了给这些人最基本的住所保障外,还会帮助他们进行稳定工作。
像还在建造中的长安城客运传送站,其中许多小工,就是这些人。
长安城客运传送站的经费还算充裕,是以张承道专门点名,要求暂时性工钱日结,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刚被安置的人解决燃眉之急。
不过不是所有被安置的流民和百姓都愿意做活的,有不少人穷困潦倒,还真就是因为懒,哪怕在现代,这种人也屡见不鲜,比如将政府免费发放用来养殖的鸡崽直接卖了换钱或者吃掉,又或者政府提供的工作完全不去做等等,每天就躺在床上,等着一线的工作者给他们打扫卫生、提供食物……
偏偏对这种人,本着人本主义关怀的现代社会还对其毫无办法,基层工作可谓是艰辛无比。
但是在古代嘛……
宋城主可不会惯着这种人。
确实有两个地痞无赖既不想做活,又想纯享受崭新的屋舍,再加上两人都是有手有脚的,于是宋城主干脆就将这两人送去了军中当劳役。
这件事倒是往上面报备过,张承道虽然有些不太支持这种做法,但是一时间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就只能默许了。
不过,其实大多数人,只要有了恒产,有了生活的希望,其实还是愿意好好生活的,真正太懒或是一点也没有自理能力的,大多已经被古代这种残酷的社会淘汰了,所以安置巷上百户人家里,也就那么两个不好搞的。
常平安对这些政令一无所知。
他此前一直被张承道支使得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也就根本没工夫关注这些事。
而有关安置巷的这种地方性政令,除非是真正的受益者,否则大部分人其实都不会关注,白石仙宗的弟子们,自然就无从得知了。
开朝会的时候,常平安是不能参与的。
他虽然是张承道的亲传大弟子,却只相当于白身,如果让作为白石仙宗的弟子可以轻易就能参与政事的话,就是给张承道一点点自上而下缓慢改革的仙庭政治埋下了隐患。
当初无论是纥石烈突地还是凌霜等人,都是张承道专门给了个临时的官职,才授予其参与政事的权利的,现在张承道当然也可以给常平安随便按个职位,什么中书舍人、翰林待诏之类的,但是没必要。
所以张承道开朝会的时候,常平安就百无聊赖地等在官署中。
从早一直等到了中午,官署中的小吏甚至专门热心地给常平安分了一半自己带的饭,朝会还没开完。
到了下午,吃过饭以后的常平安在透过窗户射进来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才终于得到了让他去大兴殿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