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长安城客运传送站
实际上,整个白石仙宗,除了用于约束门中弟子的宗门门规外,自谋取秦晋之地以来,还由大理寺、刑部一起,在徐婴的带领之下,由自己授意,制定了新的《白石律》——
这是综合性的法律,有点像现代意义上的宪法,也是最早整理出来,并在各地公布的“法律”。
虽然张承道穿越以前,对各种法律常识知道得也少得可怜,但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去做,古代只是社会发展进程和现代不同,又不是没有擅长律法的人才!
他只需要提出要求,再在最后把关就是了,如果真的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还不得累死!
所以,在张承道的授意下,《白石律》之外,计划还会制定有《刑律》、《商律》、《户籍律》、《民律》等等。
其中《刑律》是第二个整理出来的,其次是《户籍律》,现在据说应当还在整理《民律》,看来在《商律》之中,还要专门加一些有关“专利”的内容,用来保护并鼓励发明创造。
考虑到明天就是正常的朝会,张承道便一大早就带着常平安去了长安城。
原本张承道懒得通勤,是想让大臣们搭传送阵,来白石山开朝会的。
但是试过一次后,发现经常有商议到一半,需要从官署或皇城那边调用文书和各种资料,来回让传送站站长临时传送跑腿的官员,十分不方便,还不如像以前那样在长安城那边开朝会,张承道这才放弃了。
不过考虑到白石山这边的特殊性,张承道还是规定了以后大朝会要来白石山开,到时候该带的、觉得用得上的文书资料都要带过来。
所谓大朝会,放在真正的古代,其实和“朝会”就没有太大关系了,而是礼仪性的活动。
比如元旦(古代指农历新年)、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举办的朝会,许多外地官员也要入京参加。
唐朝时,这种礼仪性的大朝会就被严格规定了各种各样繁琐的仪式,还要进行什么“九宫舞”、“乐宴”之类的环节,麻烦极了。到了最不当人的明清时期,大朝会甚至还要鸣鞭、奏乐,让百官行三跪九叩的礼,十分恶心。
但是张承道规定的大朝会,就与这些大朝会完全不同了。
张承道规定的大朝会,是每季择一日举行的朝会,要求各地城主就近搭传送阵来白石山这边的凌霄殿中参加,没有任何繁文缛节,也不搞什么叩拜的礼仪,就是召集所有能走得开的官员过来,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工作,至少要进行三天,根据处理的事务多寡,也有可能延长。
期间可以搭传送阵回去,第二天再来。也可以免费住在白石山上的客院中,住房标准和弟子院一致,吃的则是免费提供的“工作餐”,也是大名鼎鼎的“仙食”。
有这样的条件,除非有人疯了,才会想回去住!
所以上次大朝会,所有官员无一例外地都留在了白石山上住,加起来竟有上千人!
该说不说,幸亏张承道为了元月元日的仙缘大会,提前又专门搓了许多【石瓦房】,要不是只要建了金手指里建造系统中的矿洞,里面的矿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生,,恐怕这么大的材料需求量,都要把白石山给掏空了!
这些【石瓦房】加起来,共有八百多间,一人一间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张承道专门规定了每位城主都提供免费的一间屋舍,不过屋舍中一共有三个房间,也就是三张床,如果硬挤一挤,是完全可以容纳六个人共居的。
因此,各城主自己带来的手下或幕僚,就是和他们城主一起住。
另外,一些品阶比较低的又比较重要的小官,像六部、国子监、大理寺之类的属官,也是两到三人分一间,这样一来,八百间房就绰绰有余了。
大朝会每季只开一次,上次刚是上个月九月初开的,下次就要等到十二月开,还早,所以这次,张承道只是带着常平安通过传送阵去长安城,打算等开完小朝会(常朝),再专门和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商议有关律法的事。
传送阵如今是由专人掌管,白石山的传送阵是唐小鱼掌管,不过由于她一直忙于修建各地的传送阵,所以常常会在宗门的公告板上看到白石山传送阵招临时站长的委托,虽然薪水不高,但还是有不少弟子趋之若鹜——因为这活儿清闲,可以随时随地摸鱼修炼,等到有人用,再出来做事。
长安城的传送阵则由裴昭兼任,因为太忙,搞得他连翰林学士的本职工作都没办法好好做了,还是张承道给翰林院下了令,让裴昭暂时“停薪留职”,好“调任”到传送站先顶上。
当然,唐小鱼还专门培训过裴昭如何安全使用传送阵。
没办法,人手实在太少了,白石仙道大学的学生才刚入学,连引气入体的都没几个,根本没法用!
甚至因为管理传送站的人手不足,张承道不得不再设计了一套“传送阵使用管理条例”,让能够熟练安全使用传送阵的修士经过考试,获得一个认证,也就是《传送阵使用证》。
有了这个证,使用传送阵就不用非得靠站长出面启动了,持证修士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携带他人,只需要进行登记就可以——
登记的工作就不用非要修士去做了,普通人也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