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显穆辩驳的几人皆瞠目结舌,朱棣在皇位上伸长了脖子欲言又止,朱高炽肥肥的脸上肉一抖,殿中诸人皆如同被石化一般,呆愣在当场。
有风穿堂而过,明明是夏天,可却好像冰窟一般。
“你…你…你说什么?”
那御史颤抖着,哆哆嗦嗦的说出一句话来,他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竟然产生了幻听,他听到了什么?
李显穆朗声大笑,他笑的太过于肆意,在寂静的宫殿之中,如同昂然高歌,收起大笑之意,他踏上前两步,喝然道:“既然你没听清,那我就再说一遍!
衍圣公世修降表!”
“够了!”
朱棣再也坐不住,从皇位上豁然站起,他万万想不到李显穆竟然说出这番话,这捅娄子的能力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这段不许记载!”朱棣站起来之后先是冲着记载殿中之事的史官喝了一声,而后又面对诸臣道:“这件事都给朕忘掉,若是日后从谁口中听到,杀无赦!”
殿中群臣皆深深低着头,连应声的人都没有,可这件事是拦不住的。
“显穆,你太口不择言了!”
朱棣这次是真的被惊到了,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说出来了啊。
这番话说出来,对衍圣公制度的破坏太大了,殿中群臣先前还看戏,可现在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衍圣公世修降表!
李显穆不说还不觉得,甚至觉得衍圣公尊崇天命,可现在被李显穆这么一说,越想越怪。
朱棣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后,也觉得衍圣公不对劲,可传统观念还是让他阻止了李显穆。
“臣之过也!”
李显穆一展心中之气后,知道现在还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天下的人心还没有变换到这种程度,朱棣也没有魄力去改变尊孔重儒的现实。
他自然懂得见好就收。
反正他这一句话说出之后,造成的效果是几乎无敌的,方才攻讦他的御史,已经被怼的怀疑人生了。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大人物们要下场了。
李显穆在袖筒中轻握拳头,不知谁会第一个下场。
“衍圣公乃是圣人后裔,朝廷尊崇乃是应有之理,显穆你方才所言,万万不要再有了。”
朱棣这是在给李显穆找补,毕竟那番惊世骇俗之言,固然让那些低阶的官员败退,可朝廷上的大人物却是有资格讨论天下事务的。
很容易成为攻讦李显穆的把柄,一个侮辱的名头就能让李显穆吃不了兜着走。
朱棣环视着殿中诸臣。
左都御史刘观轻咳一声,出列拱手道:“陛下,李显穆出言不逊,身为朝廷大臣,却心思不端,竟然辱及衍圣公之制。
这等大过,臣认为他不能胜任如今的重任,应该贬斥出京,待反悔后再观后事。”
朱棣目光复杂,“显穆,你可还有言辩解?”
李显穆依旧没有丝毫慌张,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回禀陛下,先父曾教导臣,若父亲犯错做儿子却不劝谏,导致父亲铸下大错,这是做儿子的不孝。
臣曾想过,若有朝一日,我大明走到亡国的地步,谁会为我大明殉葬?”
朱棣、朱高炽等人皆是脸色大变,殿中群臣也纷纷惊呼出声,没人知道李显穆突然说这个是为了什么。
可李显穆接下来的一句就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从容道:“衍圣公是一定不会的,我李氏是一定会的,其他人则不清楚。
既然衍圣公迟早有一日会背叛,那臣提前数百年,将其诛灭岂不是相当合理吗?”
今日的奉天殿上,李显穆惊人、惊世之语太多太多,听的诸臣都已经麻木了,可听到李显穆这番话,群臣依旧觉得荒谬。
“我大明千秋万世,怎么……”
“能骗得了谁?”李显穆厉声喝道:“从不曾有不朽的王朝!”
“那难道就是你放任衍圣公死的理由吗?数百年后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准?”
“可衍圣公就说得准,宋末、金末、元末,已经三次了,无论谁坐了中原天下,都会礼遇衍圣公,而衍圣公也从不曾为哪一朝、哪一国殉葬!”
铁的事实摆在面前,就算是再嘴硬的人也硬不起来,只能节节败退,这些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衍圣公太无能,让人硬不起来。
眼见李显穆抓着衍圣公三朝投降的事步步逼近,麾下已经节节败退,左都御史刘观心知不能再让李显穆这样下去。
当即上前重声质问道:“李明达,用未来之事说现在之人,何等儿戏,你说李氏会殉国,其他人未必。
难道这满殿之上,独有你李显穆、李氏,是忠臣、良臣、贤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