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决
“悔不听道覆之言。”卢循现在后悔不已。
进攻京口多日,损兵折将,劫掠诸县,早被坚壁清野,一无所得,三吴八郡施行土断之后,并无多少百姓依附他们。
向东的路线被堵死,如今坐困愁城。
如果当初听从徐道覆的计策,一鼓作气,从新亭猛扑建康,只怕现在卢循早就在建康城中坐北朝南。
“师老矣,士卒疲惫,当退回寻阳休养,之后合力攻取荆襄,据天下三分之二,而后与谯蜀姚秦为盟,合力攻取江左、中原,大事亦可成也。”
徐道覆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两眼掠过一丝茫然。
事实上,天师道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建康拿不下,荆襄更难。
刘道规的精锐已从北方返回襄阳。
但此时他们已经没有选择。
荀林道:“此前谯纵和桓谦送信前来,邀我等南北夹击江陵,江陵若克,荆襄三州便被拦腰截断。”
“若实在不行,不如退回广州,此次出兵北上,拿下江州,可为小胜。”卢循的老毛病又犯了。
徐道覆声色俱厉,“没能攻陷建康,已经给了刘氏兄弟喘息之机,若退回广州,北府西府精锐转眼杀来,届时军心已倦,无力再战,你我必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次出兵北上,本来就是趁着晋室北伐南燕,无暇南顾。
如今南燕被灭,晋室实力大涨,撑过了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国力便会迅速恢复,到时候就是卢循的末日。
卢循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忍不住心存侥幸。
徐道覆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悠悠道:“攻打江陵,将会是我们最后一战,不胜即亡。”
此言一出,周围将佐无不神情严肃起来。
十几万人马,最大的困难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如何养活他们。
为了这次北上,天师道五六年的积累全部拿了出来,好不容易攻入建康周边,却因为卢循的犹豫而贻误战机。
如今军中已经乏粮,唯一的活路就是攻破钱粮广盛的江陵,获得足够的粮食和青壮补充。
所以江陵不打也要打。
荀林道:“为何不攻武昌?刘毅所部战力低下,一触即溃。”
“若攻武昌,便是便宜了刘道规,而且他居上游,不会坐视我们拿下武昌,但若是攻打江陵,刘毅一定会作壁上观,江陵之西还有谯蜀和桓氏协助,拿下江陵,武昌一鼓可下。”
徐道覆压根儿就没怎么看得起刘毅。
寻阳暴露在他眼皮之下这么长时间,他却一动不动。
可见此人跟刘氏兄弟不是一条心,这也算晋室的老传统,皇权不振,每一个有实力之人,都会生出非分之想,没有实力之人只为门户计,一门心思往上爬。
国家大义、民族危亡,他们视而不见。
徐道覆甚至隐隐觉得刘毅期待他重创刘氏兄弟。
卢循点头:“就听道覆所言。”
徐道覆扫了一眼周围的将佐,沉声道:“此战非同小可,从今日起,一切军务由我决之,全军上下听我军令形势,不得有误!”
众将纷纷望着卢循。
卢循满脸错愕,但进攻建康失败,极大的打击了他的威望和自信。
徐道覆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都聋了吗?”徐道覆按剑而立,眼中掠过一道冰冷杀机。
“领命!”
既然卢循都没异议,其他人更无话可说……
襄阳。
“妖贼还敢来。”刘道规算是恭候多时。
孟干之道:“除了卢循的十万妖贼,谯道福和桓谦联军四万,出白帝城,直奔枝江而来。”
“枝江?他们这次不攻打宜都郡了?”刘道规略感诧异。
吃一堑长一智,谯道福和桓谦都学聪明了。
枝江差不多是江陵的西大门,北靠当阳,西南接宜昌,西北靠夷陵,东南则是江陵。
上一次谯道福攻破枝江,对江陵形成很大威胁,桓振一度兵临襄阳城下。
封恺道:“若武昌之军出动,可截断妖贼后路。”
刘道规冷笑一声,“你还不知道,他于五日之前,上表朝廷,说是重病卧床,无力出战。”
就算他没称病,刘道规也不会向他求援。
一个居心叵测的队友,危害远远大于敌人。
垣苗道:“江左战事已平,朝廷若是派出一支骑兵,袭扰妖贼之后,妖贼断不会这么快杀来。”
他的话让堂中一阵沉默。
自从那封诏令下来之后,与建康的关系便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次若能解决妖贼,刘道规和刘裕就成了晋室最大的两股势力,对抗内斗无处不在,不会因为血缘关系和手足之情而消弭。
刘道规正色道:“做好自己的事,不必杯弓蛇影,妖贼直扑江陵,正可一鼓荡平,为天下除此顽贼!”
封恺拱手道:“将军之言是也,剿灭妖贼,有功于社稷,有功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