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殿下,你太失礼了。”
冷不丁的一道呼声,自刘封身后响起。
好傢伙!
谁啊,这么勇?
眾公卿纷纷惊讶的看向发声者,见对方为太常博士李邈后,又纷纷看向了太常赖恭。
只是看向太常赖恭的眼神,一个个又都变得怪异。
太常,专门执掌宗庙礼仪。
太常博士即为太常的副职。
眾公卿的眼神不言而喻:赖太常啊赖太常,去了趟长安回来就昏头了吗?怎能举荐这憨货为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李邈,虽有才能,但个性疏狂。
昔日刘备夺西川后,以李邈为益州从事,结果这傢伙不知道是为了扬名还是单纯的脑抽,竟然在正旦时刘备宴请眾官吏的酒宴上公然指责刘备不该夺刘璋的西川,刘备耐著性子反问李邈为什么不助刘璋,李邈直接来一句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
虽因诸葛亮求情而免了死罪,但被刘备弃用了十年。
去年攀上了赖恭的门路,又因刘备不在江陵且监国的刘禪又宅心仁厚,李邈走运的当上了太常博士。
没想到。
李邈今日竟敢当殿指责刘封失礼?
太子都离席呼“兄”了,李邈这个时候跳出来,是要让谁难堪?
“李博士,不可胡言,还不退下!”
看著刘禪逐渐变黑的脸,赖恭想抽李邈一顿的心都有了。
你一个太常博士带头指责,不知情的都得误以为是我这个太常授意的!
然而。
赖恭的呵斥並未让李邈止口。
李邈反而因赖恭的呵斥而变得更兴奋了。
“赖太常,此言差矣!《礼》有言: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臣子奏对时,应遵循三揖三让之仪。
燕王殿下於大殿之上,未待太子允准便转身离开,此举有违『大朝覲,赞玉几,詔相仪』的规制。
昔日汉宣帝在时,霍光因『入殿趋拜失仪』而遭弹劾,如今燕王殿下以宗室之尊却效霍氏专恣之態,既悖『君臣有节,长幼有序』之义,更损陛下『以礼治国』之训。
岂不闻《管子》有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宗室若轻慢朝仪,则维绝国倾矣!”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赖恭两眼一闭。
彼其娘也。
你想直諫扬名,別带上我!
赖恭快步来到刘禪面前,语气惶恐:“太子殿下,李博士今日之言,非臣授意,臣请太子殿下责臣御下不严之过。”
李邈本还在傲然的等著刘封应对,见赖恭忽然请罪,惊问道:“赖太常,你乃九卿之首,纠正礼仪乃是职责所在,何故请罪?”
见赖恭不说话。
李邈又环顾左右,点名道:“还有尔等,廷尉监、宗正丞、光禄大夫.,燕王殿下未回江陵前,尔等不都在向太子殿下諫言要让燕王殿下知晓尊卑吗?怎今日都不说话了?”
一连点了七八个人名。
被李邈点到名字的官员,皆是头冒冷汗。
本是吃瓜看戏,结果瓜直接变成了自己。
“李太常,休得胡言,我何时向太子殿下諫言过?我分明说的是『如今流言满城,需防小人趁机构陷』。”
“岂有此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太常,我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讎,为何害我?”
“天可明鑑!我所言之事,皆是为了大汉,从未有任何因私怨而针对燕王殿下之举!”
“誹谤!李太常你这是誹谤!”
“.”
一时之间。
朝殿瞬变骂战市场。
“真是聒噪!”
刘封听得不耐烦。
原本秉著“懒说配听”的心態,只想快点离开,没想到却被李邈这只苍蝇给盯上了。
能气得刘备父子都想杀、连诸葛亮都气得將其遣返的人,这嘴不是一般的臭。
“赖太常,孤与太子,在长安陪同父皇以三献之礼祭祖一事,看来你是没给这位太常博士说明白。
孤与太子,皆肩负『兴復炎汉』的重任,承载了父皇的期盼,没精力也没心情跟你们玩制衡游戏。
若真想跟孤玩,等孤与太子定了天下,正式还於旧都时,孤有的是时间陪你们玩。”
说话间。
刘封又瞥了一眼极力跟李邈划清界限的几人,以及一言不发的尚书令法正。
九卿的几个副职都参与了,正职未必真能脱得了干係,甚至於流言满城这事法正都有份。
“兄长且先去向母后问安,这事就交给弟来处理吧。”刘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恢復了平日的沉稳。
刘封回头看向刘禪,认真地道:“让我来处理,也是可以的。”
刘禪摇了摇头,语气同样认真:“城中本就有不利於兄长的流言,若再让兄长处理,不仅弟不心安,父皇知晓后也会失望的。”
“別太勉强。”见刘禪眼神坚定,刘封也不再爭,又叫上孙虑一同退出了大殿。
至始至终,刘封都未正眼瞧过李邈一眼,即便是呵斥的话都是对赖恭说的。
这看得李邈更是一阵气闷。
刘封眼里,李邈就是个小卡拉米,连被呵斥都没资格的小配角儿。
等刘封一走。
刘禪的语气也变冷了:“太常博士李邈,殿前失仪,即日起革去官身,遣还蜀地。”
李邈脸色大变,惊呼:“太子殿下,臣无罪。”
我们才是一派啊。
太子殿下怎么倒绑著刘封了?
这不对劲啊!
直到现在,李邈都还没意识到刘封在刘禪心中的地位。
对刘禪而言:太子之位本就是刘封让出来的,刘封若想要取,自取便是,何必独战江东划江而治,难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看著还装一脸无辜的李邈,刘禪心头更不舒坦了,厉言而道:“臣子奏对应以礼为纲,不可妄议宗室。
你身为太常博士,本应克己律身,却於大殿上公然指责燕王『趋拜失仪』,此乃以下凌上、以臣责君之悖行。
《春秋》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你以『效霍氏专恣』影射宗室,实则践踏『君臣有节,长幼有序』之礼仪。
《律》有言:大朝覲,三揖三让而后对。孤未允准奏对前,你擅自发难燕王,更当殿点名廷尉监、宗正丞等官员,此乃大不敬。
《管子》有曰:朝不辨治,则国失其政。你口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却行『维绝国倾』之实,狂悖疏诞,使眾官互相攻訐,毁损朝廷威仪。
《礼》有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孤只革你官身,未追究你断章取义曲解礼法律令之罪,只是不想坏了父皇的以仁治国之训。
你莫非以为孤,不读书不识礼吗?”
刘禪一番引经据典的驳斥,直接让李邈惊愕当场。
在李邈的认知中:刘备是老兵痞子,刘封是小兵痞子,都是不通书礼的。刘禪虽然跟著许靖、诸葛亮等人读书明礼,但最多略懂一二。依旧需要“大贤”来教刘禪怎么当一个太子。
却不曾想。
刘禪不仅读书明礼,还能诵出引用。
短短几句话,就辩得李邈哑口无言!
若在家养老的许靖得知李邈想法,都得冷笑:真当我教导太子这十年,是光吃饭不干事?
诚然。
论文论武刘禪都算不上惊才绝艷,但那也得看跟谁比。
引经据典驳斥个如李邈一般的小卡拉米,也是绰绰有余的。
不仅李邈惊愕,朝殿上的公卿百官,一半都在惊愕,对平日里谦逊好问、从諫如流的太子刘禪,感到一阵陌生。
说好的要让我等大臣来教太子怎么治国,怎么眨眼间就变成太子在反过来教我们怎么治国了?
见刘禪似乎真要罢免自己,李邈怕了。
李邈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都有才能名望,蜀地人称“三龙”,且皆被刘备重用,惟独李邈被排除在外。
被刘备弃用十年的李邈,眼睁睁的看著以前跟著刘备的益州文武官运亨通,且大汉也有了中兴之相。
反观他李邈,却只能留在蜀地跟著哥哥李邵混吃混喝。
好不容易走了赖恭的门路,又趁著刘备不在江陵,在刘禪面前卖弄了才识当上了太常博士。
结果现在,却要被刘禪遣返回蜀地?
几个月前。
李邈才给哥哥李邵去信称,如今受到了刘禪器重,假以时日,等赖恭致仕,太常之位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