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的神色有些黯然。
这里的人都尊敬他,因为他是读书人。
可其实,他早就不是了,他连读书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他想解释什么,但还是将所有的话咽了回去。
他低头,将手里的布撕成两半,“给算珠抛光后,这几块布正好可以给孩子们替换用来写字。”
“你这孩子,你这……”
叶五四叹气。
叶五四再次明白,为何儿子这么喜欢这孩子。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他老头子也喜欢这个后生。
他恨不得自己花钱买件新衣给他。
忙碌起来,叶五四问:“做这么多算盘干啥子?”
温华道:“送给四位表弟,他们都很喜欢学算珠,我想把我会的都教给他们。”
叶五四的眼睛瞪圆了,他很想问,他能不能跟着一起去学。
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有四件事:第一,是没有学成木匠;第二,是没有学成算盘
;第三,是没有看到长子得胜归来。第四,儿媳妇没跟老蔫过一辈子。
四个遗憾,其中一个好像有可能实现的样子。
不过叶五四面皮薄,他一把年纪的人了,跟着一群毛孩子一起学算盘,传出去了他还要这张老脸不?
他锯下一截木头,开口问道:“你不是还要考秀才吗,咋有功夫来你姑父家教书?”
这话,温华不知道该怎么回,他避重就轻道:“这些年读书姑父帮了我许多,我欠了姑父许多,只能教书来抵债。”
叶五四目光一闪:“我能让家里的臭小子跟着一起去学吗,不过你放心,我肯定不占你便宜,家里正好还有些粟米,用粟米当束脩咋样?”
温华连忙摆手:“满仓、满屯想学过来就是了,不需要束脩费,姑父都已经给了。”
“你姑父给是你姑父的事,我们家不能白占便宜,多的钱拿不出来,几斤粟米还是给得起的。”叶五四拍板道,“一个月就十斤粟米吧,让满仓一个人去,学会了回来教他弟弟。”
温华再次摆手:“粟米不必了,可以让满仓、满屯一起来,多带张胡床来就行。”
叶五四严肃摇头:“让满仓去就可以了。”
满仓学会了回来,教满屯的时候,他还能在边上偷学一点,这张老脸能保住。
这会儿还没丰收,叶五四也拿不出十斤粟米出来,约定好等丰收之后就送过去给温华,温华拼了命地拒绝,根本拒绝
不了,只能红着一张脸回姑父家。
回去的时候,家里四个表弟,都睁着漆黑的眸子,直溜溜地看着他。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我脸上是有什么东西吗?”
叶小壮眨眨眼:“算盘呢,做好了吗?”
叶二壮的喉头滚动一下:“表哥,你先坐。”
他以前可从来没这么客气过,听说温华专门为他们去做算珠,他激动了大半天。
就连对算盘不感兴趣的大壮和三壮也很期待,毕竟对他们而言,算盘是读书人和做生意的人才有的东西,而他们竟然也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算盘,这件事很难以置信。
温华将手里用布包着的算珠拿了出来:“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做好算盘。”
叶小壮凑过去:“算珠竟然做好了耶,小小一个,和表哥的算珠一样大,就是不太光滑。”
温华把自己里衣下摆上的布全部撕下来,一人发了一块:“用布一直摩擦打磨,到这些珠子变光滑为止。”
他做的是略小的算盘,七档,上二下五,一个算盘四十九颗珠子。
四个小子一人捧着一大把珠子,找了个角落,细细地打磨起来,像是在对待最珍贵的珍珠。
夜色将至。
满仓第一次学习,开开心心回家。
一大院子的人都盯着他看。
叶五四咳了一声,“你今天都学了些啥?教满屯一遍。”
满屯苦着脸,“祖父,我能不学吗?我喜欢干活,我喜欢抓蝗虫.......”
“
你爱学不学,我还懒得教你呢。”叶满仓嫌弃地看了满屯一眼,“温华哥好厉害,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间会算数,张嘴孔夫子,闭嘴孟圣人,从三皇五帝到隋唐英雄,无所不知,我长大了,也要做温华表哥这样的人。”
“你这臭小子,还敢炸刺,必须教。”叶五四严厉道:“满屯,你要是不好好学,以后就别吃饭。”
满屯苦着一张脸,只能认命跟着满仓学习,尤其是算盘的基础,一听就头疼。
孙氏在一旁坐着,心里就很不爽。
都是叶家的儿女,凭什么区别对待。
老四家的孩子,能读书识字,那是老四人家付出了,是因为老四有钱,请得起先生。
凭什么二房跟着去学可以,我们家三房就不行?
这老头老太太太偏心了。
见满仓不想学,孙氏立刻开口道:“满仓将来肯定是种地的一把好手,既然他不愿,不如就让春月和秋月学,两个闺女聪明着呢。”
老太太听见孙氏说话就皱眉,“女儿家家的,学什么学,学了给叶家添什么好处?”
“娘,您这话可不对。”孙氏壮着胆子说道:“嫁出去,就不是叶家的儿女了吗?他们有一门手艺,到了婆家能帮上忙!给叶家也能争几分面子不是。”
秋月在孙氏旁边儿扭动着身体,一点都不想学,她宁愿被祖母使唤着去挖甘草根。
不过在她娘气愤的眼神的注视下,只能违背本心开口道:“
祖父、祖母,我想学。”
叶五四喝了一口枸杞,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顷刻间精神饱满,大手一挥,“汐月、海月,春月,秋月都跟着满仓学。”
孙氏心里立刻开心起来,但是旋即又觉得还是亏。
老二家四个娃,自己家只有两个。
这不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