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有季节性,而且他还不能做得太过,鸡鸭鹅猪同样跟韭菜似的,虽是一茬一茬的,但有时间性。
相对来说,这些粗浅的手工制品生意,倒是可以一年四季做起来。
“利润低是低,但生意做起来也能有进账,有竹编手艺的人也能有点进益,就当是为孩子积福吧。”
李金花却想到了国外市场,“你那些东西都太粗糙了,若是精细些,说不定还能揽到国外订单。”
村里虽然没有消息渠道,但收音机里每天有新闻播报,经常能听到出口创汇的口号。
丁卫国则有些意动,“这个倒是一个方向,就是不知道怎么个精细法,又是怎么个供应法。”
李金花闻言不由蹙眉,荒山虽然各种手续齐全,但还是不够资格供应给外贸公司。
“我们暂时可能做不了,首先需要拥有出口资格,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但是外贸公司不会与我们做生意,至少得是代销社这样的单位。”
外贸公司有农副产品的出口业务,农民也能出口创汇,但农民得卖给国营企业或者代销社,然后再由后者与外贸公司签订买卖协议。
如此一来,信息沟通上并不方便,想要知道国外信息更是困难。
她思来想去,“若是我们能做出些特色物件,或许可以试一试。”
但也不排除外贸公司的人半途截单,用他们的样品拿到外贸订单,最后却甩开他们,把订单交给自己熟
悉的人去做。
他们就需要承包前前后后各种损失,比如疏通关系的费用,样品费用,以及无形的信用损失。
丁卫国了解清楚后,沉声道:“高利润高风险,这个我们暂时不去碰。”
他觉得还是先要夯实普通竹制品的市场销售基础,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考虑国外市场。
“照你那样说,更应该把普通竹编的生意做起来,若是做得好,有了信得过的竹编师傅,再考虑精细竹编的生意。”
李金花觉得对方考虑得对,她不过是想到了顺便说上一嘴。
“你说得对,我们不掌握精细竹编手艺,也不是把东西卖给客户的,很容易被替代。”
至于以后做不做,以后再说吧,说不定荒山的出产多起来,根本顾不上竹编生意。
丁卫国对竹编的出口暂时没兴趣,却被她的话提起了对进口物品的兴趣。
“你是不知道,城里人谈论最多的还是外国货,要是有货源,价格又合适,那绝对大赚。”
李金花哪能不知道,她胆子小不愿意折腾,没想到丁卫国居然起了想法。
“你要有兴趣,可以趁着年前年后没事,去广省那边走一趟,国内好多进口商品,都是那边流进来的。”
“我听人说那边乱得很,坑蒙拐骗的人很多,偏僻地方还有人明抢。”
虽然危险,但也确实是个“长见识”的好地方,她是不介意自家男人出门跑一趟。
丁卫国想了想,“我现在不去的
话,等你肚子大离不得人的时候,更加走不开。”
他还没准备好,可是适合出门的时间不多,年前年后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这事我考虑一下。”他打算再想想,再着急也不能说风就是雨。
“行,你慢慢考虑。”去不去的她其实都无所谓,只是话说到这里,怎么也得提醒对方一声。
国外的产品,并没有几年生意好做,后续会慢慢变成国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