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是城郊地段,地势平缓最适宜大面积播种。
但从8十年代起,那里的青壮劳力都开始出门打工,地里的田都废了。
直到后来1个外地人在那承包土地,搞起了集中种植,那些地才开始慢慢开发起来。
刘跃明在报社实习期间还去那采访过,给社里带了好些新鲜瓜果回来,故此印象深刻。
想到这,他心中1动,如果王磊能学到更多农学知识,以后在当地人都外出后。
将田地都租下,搞1个绿色农场,专供城区居民,那前景应该大有可为呀。
想起后世那1个个绿色农庄,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但1个个都挺挣钱。
想到这他便问道:“王磊,你的文化程度怎么样?”
“我是读完高中后就去了乡里,后来就没怎么读书了。”
“那你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还想不想继续读书?”
“想是想,可是...”
“没什么可是!”
刘跃明打断他的话说到,“我有个计划,需要有本事的人才能做到,这个有本事指的是大学生。”
“你想不想读大学?”
“啊!”
刘跃明的这番话让王磊大吃1惊,他结结巴巴地回道,“小明哥,我都2十岁了,再去读书会不会晚了点?”
“1点都不晚,国内很多专家教授都是2十好几甚至3十好几才上的的大学,有时候还要抱着娃去听课。”
“后来不都成了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你才2十岁,正是读书的好年级。”
“还有这样的事?可读书跟种地有什么关系呢?”
王磊1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那当然了,要不怎么叫大器晚成呢?还有,这种地也是要讲科学的。”
“以后我们是要种1百亩地1千亩甚至上万的,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
“发生病虫害怎么办?土壤肥力退化怎么办?品种需要改良怎么办?”
“只有在农学院经过高等教育之后才能懂得这些知识,才能应付将来的这些问题。”
“而等你学到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依靠种地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乃至百万元户!”
“等挣到了钱,天大地大哪里去不得!”
王磊被刘跃明这番话说得眼冒无数小星星,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种地是怎么种出个万元户的,甚至还可能是百万元户。
这小明哥怕不是在说胡话吧?
看着他那神情,又不像是在诓他。
刘跃明自然没有骗他,后世很多人依靠种植成为亿万富豪的都有。
其农庄遍及世界各地,不管是在盐碱地的海滩,还是在炎热干旱的中东以及非洲都有中国人建设的大型农田、农庄。
以至于国人的外号除了“基建狂魔”以外,还多了个“种粮大王”的美誉。
看着王磊眼神中犹豫挣扎的神色,刘跃明继续给他补火:“如果你愿意继续读书提高自己,从明天起你就不必再来干农活了。”
“我会给你准备1些复习资料,不懂的可以问我,别的不敢说,只要你认真学了,今年7月份的高考包你考上!”
听到这话,王磊就有些坐不住了。
作为1个待业青年,他怎么不渴望有个好的前程,免得亲朋好友看不起。
但1直苦无机会,现在刘跃明给他画了这么大的1个饼,不管真假他都愿意试试。
反正都这样了,再差能差到哪去?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不过刘跃明也跟他提了个要求,那就是他会帮助并资助他读大学。
但大学1定要选农科学院。
而且将来毕业后最好能选择回来跟他1起创业,如果不愿意也不勉强,但每隔1段时间要过来帮忙进行技术指导。
帮助培训技术人员,对此王磊自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