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社会主义和市场化完全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现在,居然有人堂而皇之的将其并列。
这在编辑部引发了轩然大波,由此产生的分歧和意见严重对立。
有人认为,这个观点仅是1个猜想,不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能,因此不应该刊发。
更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内容充满了主观臆断,完全丧失原则,应该对作者予以警告,撤销他今后发表内参资格。
但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内容符合上级对于提振经济的构思,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应该报送更上级部门予以查阅参考。
这个更上级是指谁大家都清楚,但让这样1片充满争议内容的文章呈报上去。
在座所有人都会承担风险,搞不好会受到处分。
《参考消息》主编屈岩松抽了1根又1根烟,喉咙都感到嘶哑了。
但办公室里的意见还是没有统1,昨天他们就已经就这文章讨论过1次。
结果无疾而终,今天他拉来了自己的好友,海外消息咨询部的柳如龙柳主任1同过来再次商议。
柳如龙毕业于京城财经学院,曾在国外担任驻外记者多年,对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非常熟悉。
喊他来1同参谋,就是希望借助他的经验,来判断这篇文章究竟有没有发表的价值。
掐掉手里的烟头,他端起茶杯看了柳如龙1眼,示意该轮到他了。
就见柳如龙拿起手里的稿件,对大家问道:“很多同志都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但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大家。”
“贫穷是不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是,那么,目前国内有9亿农民,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好的方法?”
这句话1出,大家顿时哑口无言。
只有方才叫的最凶的那个人轻声说道:“那也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啊!”
柳如龙举起手里的稿件问道:“你仔细看了这篇文章么?这里面就讲到了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
说完,他长叹了1口气说道:“建国已有3十几年了,但国家还有多少地方是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的,大家难道不清楚么?”
“难道我们就在这里1直争论下去,不提出解决办法么?”
“这篇论文的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虽然看似问题很多,但我们1路走来,哪时哪刻没遇到过问题?”
“遇到问题就绕过去,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呢?”
“作为人民群众和政府的桥梁,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改革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不同呼声和想法呈报给上级,让他们了解真实的民意,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在这里1味扯皮,不敢承担责任!”
柳如龙在报社也是老资历了,他的话几乎可以算是代表了总编屈岩松的态度。
看着大家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屈岩松放下茶杯说道:“道理越辩越明、真理越说越清,既然这篇文章争议这么大,为什么不把它交给更多的人去讨论呢?”
这话1出,基本上宣告了这篇文章的结果。
很快,印刷部接到通知,临时改版延迟印刷。
第2天,刊发在《参考消息》上的这篇文章分发往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很快,这篇文章犹如在1盆滚烫的热油当中投下1块石子,在人群里引发了极其强烈的反响和争议,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且从整体态势来看,相当数量的人是不认可这篇文章观点的。
这也让杜思哲以及刘跃明的名字上了人们热议的名单。
就在这篇文章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这份《参考消息》也送到了总师办公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