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众人的话,副总编辑陶巍然不由得冷哼了1句。
“有什么风险?这首诗难道还是反动诗词?”
“它的主题难道是颓废的?它的思想意境难道是封建保守的?”
“我们媒体人作为时代的引领者,就要有敢于站在时代浪潮最前沿的勇气和决心!”
“就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我觉得这首诗反应了时代的呼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打破枷锁的渴望!”
“我们应该马上修改原有的排版,让这首诗词尽早和读者见面!”
陶巍然作为1名几起几落的老报业人。
在省新闻界有着崇高的地位。
他这么1说,大家都看向了社长。
此刻,也只有他能够1锤定音了。
“好!那就抓紧时间排版,争取明天让读者就能看到。”
或许是陶老的那番话触动了社长。
在众多质疑声当中,他最终选择了力挺陶老。
下午4点,截止省报发稿最后时限。
1个编辑急匆匆地走进排版室,大声说道:“文化版的都停1下,优先安排这首诗。”
说完,将手里的稿纸交到了文化版编辑手里。
......
第2天清晨,新鲜出版的省报从印刷厂印刷出来,被运往全省各地。
早上7点多,某行政单位的老金照例提早来到单位。
打扫完卫生,他沏了壶茶。
拿起今天的报纸,悠然的坐在凳子上看着。
等待其他同事的到来。
很快,看完了时政要闻,他翻到了文化民生版页。
“主编推荐,《阳光中的向日葵》?”
“这是1首什么诗?”
翻到这,他抿了口茶,缓缓念了起来: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它把头转了过去
就好像是为了1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读到这,老金浑身1震,这居然不是歌颂太阳的诗歌?
他不敢置信的往下继续看。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啪!”
不知不觉当中,手里的报纸掉落在了地上。
他捡起地上的报纸。
眼里已满是泪水。
作为1个经历过坎坷人生的他来说。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最能打动他的心神。
让他想起了那难忘的青春岁月。
充满着激情与希望。
也伴随着抗争与迷茫。
等到同事们33两两来到办公室后。
却见平日里见人就打招呼,热情无比的老金坐在桌位上沉默不语。
眼眶红红的,显然刚哭过。
手里还拿着今早的报纸。
于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不由自主的便念了出来:“《阳光中的向日葵》!”
某高校校园内,1名教授收拾好教具步入教室。
却见1群大学学子正聚集在1起朗读什么。
他仔细听去,却是1首现代体裁的诗歌。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本想通知这些孩子们该上课了。
却见他们如此入迷,好奇心驱使下。
他走到同学当中,温和的问道:“什么事这么入迷呀?”
“老师,您看看这个,多么强烈的时代呼声啊!”
......
这天,类似的1幕在省城各地上演。
而随着报纸在几天后被送达全省各地。
这首《阳光中的向日葵》更是被广为流传。
而这首诗之所以拥有这么高的传播度,主要是因为其表达方式的新颖和所反映的内容大胆。
向日葵,这种喜爱阳光的植物,总是把花盘朝向太阳,以获取更多的阳光,使子粒更加饱满。
但它的喜光性,这首诗里,却被作出了另外的阐释:并非向日葵喜爱太阳,而是太阳用手中的绳索,套在向日葵的脖子上,粗暴地牵引着向日葵把脸朝向它。
向日葵并不情愿做以太阳的意志为行为守则的、没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余地木偶。
它迫不及待地要挣脱那太阳手中的绳索,而且几乎要“1口”把那绳索咬断!
它要抗争,要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尽管太阳也曾经、而且1直都在用阳光哺育着它成长。
而当这棵解脱了太阳的绳索羁绊的向日葵,终于昂起了它的头。
那么自信,那么生机勃勃,它在用自己的姿势挺立着!
这金黄的向日葵,挣脱了束缚,也就获得了思想的能力。
所以,即使没有了太阳,它也1样能够闪耀光芒,那是独立自由思想的光芒。
然而,任何胜利都要付出代价。
诗里那句:“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1把/都1定会攥出血来”。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姿态的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
这惨烈而悲壮的真实,显示着抗争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更加衬托了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