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珩点点头,的确要防备袁友仁狗急跳墙。
反倒会被皇家银行逼着做出改革。其二,从今往后,官员俸禄和兵卒饷银都将从皇家银行走账,这件事朕预计用三年时间完成。或许,可以率先在南诏一地实施。”
若是真没落个好下场……
张培申没急着回答,而是朝张太后看去。
只要她张太后活着一日,就绝不会苛待张家。她绝不允许有人这么做,就算是陛下也不行。
就算陛下可以一直拖着,假装下面海清河晏,最多二十年,也必须面对厘清田亩和矿场赋税这道跨不过的坎。到时候哪里还有什么袁友仁可用。靠着文臣,绝对会半途而废。勋贵武将基本上也都烂了。”
“朕当然不会让舅舅寒心。不如母后派人请舅舅进宫,有什么话,我们舅甥二人当面说清楚,敞开了说。免得有小人中间作梗,离间亲情关系。”
“陛下是否考虑过,皇家银行会像其他衙门一样,最终变成贪腐之地。”
张太后偷偷松了一口气。
再等几年,万一遇到天灾人祸,到时候连少府都难以为继,哪里又有钱养天下官员和兵马。增加户部收入,势在必行。
人人都说先帝吝啬,可先帝为什么吝啬,还不是因为财源有限,手中没钱。
这是张太后对张培申的承诺。
她当然知道叶慈说的有道理。
开成帝刘珩却抬手制止了张太后。
要说张培申心里头没点想法,肯定是假的。
。给张家的四万股,究竟是张家独自承担两百万两的本金,还是拉拢别家合伙两百万两本金,全由张家做主。大哥,你意下如何?”
什么厘清天下田亩和矿产,那都是将来的事情。
开成帝同张太后交换了一个眼神。
叶慈点点头,“留下他的性命,他必定会回报陛下。就让他在南诏,主持南诏开拓一事。军事这一块,若是张家愿意,可以交给张家。
叶慈却不慌不忙地说道:“袁友仁有罪,罪不可恕。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敛财高手。陛下,户部年年亏空打饥荒,这个情况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还有谁比袁友仁更适合帮你敛财,做那天下人都唾骂的恶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叶慈看着刘珩,“户部每次缺钱,都问少府要钱,一次又一次,逐渐养成了惰性。眼下还好,少府收入还不错。
我想,满朝堂文臣,没有谁愿意去南诏那个烟瘴之地主持民生经济的开拓。既然有现成的人选,我的意见就是人尽其用。”
赶忙上前请安行礼。
是人都想苟活,现在陛下给他一个光明正大活下去的机会,他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个机会?”
好歹叶慈没有好高骛远,还知道脚踏实地,从实际情况出发。
温首辅第一个得了赏赐,全京城的文武百官似乎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看张家的笑话。
“先说说张家,陛下必须酬谢张家,不能让功臣寒心。”
“休要妖言惑众!”张太后再次呵斥。
“本宫需得提醒陛下,袁友仁未必会乖乖交出兵权。”
咦!
太后和陛下都在。
叶慈淡淡一笑,“陛下忘了吗,袁太妃和她的两个孩子还在宫里。这就是筹码。虽说,筹码不太够,但足够用了。而且,谁愿意做个朝廷通缉犯,谁愿意年纪轻轻身首异处。
叶慈郑重说道:“若是派人取袁友仁性命,袁友仁必定反抗。但,若是派人告诉他,让他主持南诏的民生经济工作,我相信他会配合。”
“荒谬!这才刚刚登基,就惦记着田亩赋税,这是取祸之道。”
张家父子两代人,替两代帝王做嫁衣,结果都得不到好下场。哈哈哈……
“舅舅劳苦功高,朕一直都记在心里头。母后再三提醒,要重谢张家,朕一直深以为然。只是不清楚舅舅想要什么,是想留在朝堂上为朕分忧,还是手握兵权征战四方。故而一直拿不定主意该如何赏赐舅舅。”
生意上的事情就按照生意场上的规则办理,人员尽量从民间招募。若是谁想推荐自家人到皇家银行做事,都将一视同仁,考试合格,通过三个月考察期,即可上任。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算是朕要从皇家银行拿钱,也必须拿出抵押物,按照银行规矩办理手续,定期支付利息。无人可以例外。”
张培申长出一口气,“陛下说的这些,当真?真能做到?”
“朕将委托皇后亲自监督此事。皇后可是六亲不认的人,朕相信没人能从皇后眼皮子底下贪墨一文钱,还能全身而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