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怎么选(二更)
张培申郑重其事地说道:“如果皇家银行正如陛下说的那样,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老臣愿意认购四万股。”
“如此甚好!”开成帝刘珩大喜过望,“舅舅放心,有了皇家银行的股份,朕保证张家将永世富贵。只要刘氏江山一日还在,张家的富贵就断不了。”
张培申:“……”
嗯,这话听听就算了。皇家银行最后究竟能办成什么样子,拭目以待。
他认购四万股,说实话有赌博的成分在其中。
陛下给予的机会,身为臣子他必须珍惜。
同时,也是搏一搏,说不定这个皇家银行真有搞头。
单从这一点来说,刘珩比元康帝大方多了。
元康帝赏赐礼物都是抠抠搜搜,带着臣子一起发财,想都不要想。
张培申琢磨起来,“太后认为老臣应该去南诏?”
“太后娘娘已经被她说服了吧。”张培申没有客气。
张培申迟疑。
张太后嗤笑一声,“你真以为她没考虑过将来的风险吗?你知道她原本打算如何使用袁友仁吗?她要用袁友仁厘清天下田亩,清查天下矿产,重新拟定赋税。”
“无妨!舅舅可以和家人好好商量。事关整个家族的前程未来,的确应该慎重。朕就不打扰舅舅同母后,告辞!”
这也是叶慈出的主意。
张培申有些心动,“敢问陛下,南诏大都督任期多少年。大都督的撤换,由朝廷指派吗?”
京城文武百官何止一千人,一起认购十万股,也就是五百万两。
若是设立大都督府,意味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将维持这个制度。
官员不用心,百姓没有归属感。
开成帝刘珩继续加砝码,“若是舅舅肯出任南诏大都督,朕将赐封你为南国公,太傅,享太庙!”
去了南诏,远离权利中心,可以摆脱朝中是是非非。却也意味着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会被逐渐削弱。
是时候从制度上做出改变,换一种方式治理南诏,从根本上解决南诏反复叛乱的根由,真正意义上开发南诏,发展南诏。为朝廷输送钱财,为南诏百姓寻找一条生路。
“竟然是皇后!”张培申吃惊不已,“如此说来,皇后是个贤内助啊!”
要么留在朝堂进入内阁为相,要么就去南诏手握兵权。
留在朝堂,必然会遭受百官的监督和苛责,要不了多长时间,张家就会成为袁友仁一样的靶子。自古作为外戚,都难逃被弹劾的命运。
这个时候张太后出声说道:“南诏地域广阔,其地盘相当于内陆十几个州府。等将来收复南诏,陛下欲在南诏设立多个州府,另设大都督府总理南诏一切军事民政。
但,张培申还是不放心。
“不止。皇后还提议留下袁友仁,让姓袁的充当民政官员。说袁友仁善于敛财,陛下需要这样一个恶人来背负所有骂名。留下袁友仁比杀了他更有用处。就连本宫,都差点被她给说服了。”
从前朝折腾到今朝,南诏少有太平的时候。
皇帝已经摆明了态度,钱,他很大方。
“陛下不得了啊!”
“皇后?怎么会是皇后!”张培申没和叶慈打过交代,他对叶慈的认知仅限于有个很牛逼的师父,手头有很多牛逼的丹药,以及六亲不认的执拗脾性。
“你高估他了!”张太后叹了一声,“这个主意不是他想的,而是皇后的建议。”
“关于南诏的战事,舅舅可有想法?”开成帝刘珩话头一转,就转到了南诏,“南诏是一定要拿回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哎!
有点难选啊!
“皇后性格内敛,不是那种张扬的人。不到关键时候,她是不会拿出真本事的。皇后的意见是,设立南诏大都督府,一百年不变。但,陛下似乎嫌弃一百年太长,只想走一步看一步。说来说去,陛下还不如皇后更有魄力。”
还有什么比配享太庙,更能彰显个人的名声和功绩。
好大的魄力,一口气就将京城各方势力一网打尽,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这个办法好啊,人人都入股皇家银行,看谁还敢反对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