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就是不放人
以温首辅为首的一众朝臣大佬,来到思政殿面圣。
元康帝早已等候多时。
“诸位爱卿,南诏叛乱越演越烈,袁爱卿上本,说要增加募兵人数至少五千。让户部兵部和少府,准备更多的军械战车以及粮草布。诸位议一议吧!”
“陛下,袁大人还在路上,怎么就要增加募兵人数高达五千。敢问,究竟是谁给他提供的南诏情报,为何政事堂没有收到只言片语,内阁也是半点消息没有?”
“陛下,此事有待商榷,以防袁大人虚报军情,夸大南诏战事情况,趁机吃空饷。袁大人爱财之名,天下皆知,难保他不会在军饷一事上动脑筋。”
“荒唐!”元康帝怒斥,“袁爱卿虽然爱财,但取之有道。他的人品朕信得过,绝不是一个会吃空饷的人。而且,如果他真要吃空饷,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上本建言,扩大兵力。
定是他得了准确的消息,知道南诏情况远比朝廷了解到的更为严重,才会未雨绸缪,提前扩军。尔等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陛下息怒!或许我等的确误会了袁大人。只是……他人还办半途,不曾到南诏实地了解情况,开口就要扩军五千,着实儿戏。扩军一事,臣以为可以缓一缓。当然,粮草军械布匹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温首辅果然是和稀泥第一人,两边都不得罪,采取折中的办法,调和双方的矛盾。
“陛下今日可要去后宫?”
“臣赞同首辅大人的办法,可以先预备着,等到南诏那边的情况核实之后,确实需要扩军的话,到时候也不迟。”
毛巾热气即将散去,方内监赶紧换了一条热毛巾,继续为元康帝敷面。
“各个衙门很闲吗?”见臣子们都不说话,元康帝动了怒火,“有闲到每天没事干,就盯着朕的家事吗?”
咳咳……
元康帝双手背在背后,面色冷冽,“最近,朝中群情汹涌,每日都有人上本为三位皇子求情,要求朕将三位皇子放出来。何故?”
“多大年纪了,还活着吗?”
“放肆!朕春秋鼎盛,为何要早定国本。安的又是谁的人心?”
至于五皇子和六皇子,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夭折。
他面色犹豫,“放人简单,就怕三个逆子不吸取教训,以为朕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之后会再犯。”
“有些拖延!”
众臣散去,元康帝则是疲惫异常。
他缓缓站出来,“邱大人言语有失妥当,老臣恳求陛下严惩不贷。”
“后宫新来了几位美人,陛下今晚可要去后宫松懈松懈?”
尽管温首辅好言相劝,他也不乐意将三个逆子放出来。
剩下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还有十一皇子。
元康帝大怒,“朕处置几个不孝子,难道还要经过诸位臣工的同意?是不是,朕的后妃要生孩子,也要经过你们的同意?”
无论是皇位,还是封地,总不能让一个傻子去承担责任吧!
陛下任性也得有个度,莫要小家子气。
“首辅大人老成谋国!”
左都御史邱大人左右看看,突然出列,斗胆说道:“请陛下早定国本,以安人心。”
邱大人无丝毫畏惧,就站在大殿中央,腰板挺得笔直笔直。
邱大人没怼回去,心里头肯定是不爽的,超级不爽。
“应该还活着吧!陛下要不要召吴道长过来问话?”方内监小心翼翼地建议。
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面质问。
“说吧!温爱卿的话,朕还是愿意听的。”元康帝冷着一张脸。
关键时候,总是温大人站出来打圆场,不至于君臣之间面上太难看。
元康帝问道:“就这么办?”
哎!
只能如此!
“有陛下这话,老臣肝脑涂地,誓死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正因为如此,老臣更应该在此时站出来,劝陛下两句,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以安定人心为重。”
元康帝沉默了少许,最后“嗯”了一声。
“陛下若是不满意,不如下旨让袁大人尽快赶往南诏,时间上更急切些。”
“陛下既然担心三位王爷举措不当,耽误正事,何不命他们居家反省。宗正寺那地方条件有限,两三月过去,想来已经起到惩戒的作用。”
方内监赶紧请罪。
等到何时弹劾袁友仁的奏章漫天飞,才是需要下大力气重点关注袁友仁的时候。
元康帝不乐意。
“陛下息怒!邱大人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一下子关押三位亲王,着实事关重大。而且,三位王爷都已经得到了教训,在宗正寺有好好反省,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何不小惩大诫,将三位王爷放出来,让他们在衙门听用将功赎罪。”
这是切入点,朝臣自然抓着不放。
“敢问陛下关押三位王爷,却不肯给一个准确的时间,莫非也是因为国本?”
至于卫王刘玉,逐渐进入朝臣们的视线,或许也可以考虑考虑。
谁要真敢这么说,那真是头铁,非同一般的头铁。
陛下分明就是明知故问嘛!
成年皇子,年长的皇子,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幼年皇子。再说了,当初为什么将三位皇子关入宗正寺?还不是因为袁友仁。
咦?
好你个温稀泥,是要打击报复,还是别有目的?
有了温首辅出头,元康帝的气似乎顺了些,不再怒目而视,但脸色依旧阴沉沉,一副随时都有可能发作的样子。
反悔的时候还少了吗?
多少次元康帝都将自己的话当成了放屁,还好意思说金口玉言。
这个场面就太僵硬了,就怕陛下一言不合要行杀戮一事。
温首辅斟酌片刻,“世人都爱幺子,老臣也不例外,想来陛下对几位年幼的皇子也是疼爱有加。只是,考虑到大局,是不是也该做两手准备?
几个小皇子年幼,待到成年还有一二十年。不管一二十年后,朝中是何局面,总该都以大局为重。届时,陛下若是真想改变主意,再来讨论也不迟。就是不知道老臣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即便三个逆子不在跟前碍眼,他还是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