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心里面当然明白,朱允熥跟自己说这么一大通,可不是让他听的。
就是让他转达给朱棣。
而且这件事情又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于是他当下便行礼说道。
“奴才记住了,回去以后一定会详细说给陛下。”
看他有告辞离开的意思,朱允熥便站起身来笑着说道。
“这两天待的有些闷了,跟你一同出去,顺便去找道衍大师。”
俗话说来得好不如来得巧。
朱允熥赶来的时候朱棣也在。
姚广孝一脸平静倒上三杯茶,抬手做请。
朱棣的身份最为尊贵,自然是要先动手,他手端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然后他撇眼看了坐在旁边的朱允熥。
“跟郑和见过面了?”
“见过面了,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这些船就可以交给朝廷了。”
此言一出,朱棣的眉头挑了挑,明显有些意外,然后放下茶杯,若有所指的问道。
“你小子一向不都喜欢讨价还价吗?这次怎么这么痛快?”
朱允熥当下就笑了起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是皇叔的,小琉球怎能例外?”
“再说了,我不给又能如何,难道等着皇叔敲打我不成?”
这话当然是玩笑话,不过听的朱棣还是皱了一下眉头。
一旁的姚广孝看气氛不对,于是当下便笑着说道。
“王爷这话说的不错,只是小琉球的百姓性子跳脱,不好治理啊!”
这话明面上是在接朱允熥的话。
实际
上却是说给朱棣听的。
他在小琉球待了那么长时间,对于当地情况当然十分了解。
所以在姚广孝看来,现在可不是接手小琉球的好时候。
朱棣虽然没有去过,不过对于小琉球的了解也是相当多。
而且他也没有打算现在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至少也要等到平定瓦剌之后。
毕竟小琉球牵涉的不光是当地的百姓,还有那些商人。
虽然说大明也是走的重农易商政策。
但问题就是现在朝廷的税收很大一部分都是取自于商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他这个皇帝,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态度。
光别的不说,就他所知小琉球的税收远比大明要更高!
之前提出税制改革的事情,也是基于此上的奏章。
现在朝廷还没有讨论出来一个章程。
不过大致的意见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那就是在沿海的市舶司实行这种商税征收制度。
从此以来每年能够给朝廷提供大量的税收。
想到了这一点,朱棣的脸色明显缓和下来,当下笑着说道。
“你能这么说,朕心甚慰!不过看你有些欲言又止,想做什么说说吧。”
朱允熥当下便笑了起来,不知道痕迹的拍了一集马屁。
“皇叔果然是神机妙算,什么都瞒不过皇叔!”
“其实我也跟郑和提了,那就是准备办一份面对百姓的邸报。”
“这上面主要写一些风土人情,让天下百姓也知道,小琉球的百姓整日在想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