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一听心里面就是苦笑一声这又是一个苦差事。
朱棣摆明了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将小琉球的几艘铁船纳为己有。
只是希望那位王爷不会借着这件事情闹出什么事端来。
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当朱允熥听他说完之后便当下说道。
“这是好事,该支持的我肯定要支持,不过现如今这些船还运着紧要物资。”
“而且马上要入冬,辽东那边的港口恐怕是不能停靠!”
“这估计要等到来年春上船才能空出来,不知道郑公公能不能等这么久?”
郑和听到这话,心里面松了一口气,当下便点头笑着说道。
“有王爷这句话,奴才心里面就有底儿了,陛下只是让奴才过来打个招呼。”
“提前跟王爷说一声也好,让王爷有个预备,免得坏了大事。”
“如今这出海的事情还没有个苗头,估计忙活完就到来年了。”
对于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航海家。
朱允熥还是非常期待的。
说老实话,如今大明最需要的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
这倒并不是说大明在某方面处于短板之中,而是要有思想很难改变。
毕竟长久以来中原百姓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打打杀杀。
趁着和平时期酝酿出来灿烂的文化!
对于外来的东西关注度太少了,甚至对这个世界都没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他可是很清楚。
科技这玩意儿一旦有了基础爆发速度会非常快!
只有占了这个
潮头之上,才能够屹立于民族之林。
当然他也相信,中原这片土地所酝酿出来的民族具备着种种优良的特点。
谦逊,好学,勤劳,恶战!
这也是因为长久以来老祖宗们在打来打去的过程之中,也在思考着。
那就是如何将这片土地进行更有效的治理。
在当今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地方,经历过中原这片地区那样残酷的战斗!
荷花长于淤泥之中,光明诞生于黑暗之内!
就是因为有着漫长的战争史,才让一代一代的中原人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只有尽可能的保持稳定,避免战争,才能够让繁荣持续的更久一些。
这也成为了历朝历代改革的内生动力。
对于当今朝代的人,了解的越多,越让人心生敬佩。
就比如说科举改革。
朱允熥自己也意识到这个事情牵涉重大。
可是如今在大明内部,不少读书人已经在认真的讨论此事!
谁都不傻,能够看到那些科技产品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这些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也让他们重新开始思考有可能的模式。
这可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后来者的智慧这件事情的确是可以值得思考的。
因此朱允熥听到这话以后,看了一眼郑和的脸色笑着问道。
“是不是在来的路上,你的心里面还打鼓,我会不会反对此事?”
郑和跟他打交道的次数多了,知道这位王爷不喜欢说废话,于是点
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