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军工方面。
如果把这十几万人武装到牙齿,大明军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拿下小琉球?
退一万步讲。
朱允熥自己没有反,但是他的子子孙孙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保不会出现野心之辈!
如果是地方的土司,那也就罢了。
因为这些人造反,无法对于皇位产生太大的撼动,只要中央实力尚在,不过就是土鸡瓦狗。
但是朱允熥的身份有极其的敏感,作为朱标的儿子。
天生对于皇位有继承性。
这也是朱棣非常忌惮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局的改变以及边患的减弱。
促使着朱棣开始考虑内部问题,那么小琉球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郑和并不知道短短时间之内,朱棣脑海里面已经在翻江倒海。
他只是针对山东的问题低声说道。
“锦衣卫那边似乎对于东厂的人已经有所警觉!”
他的意思是在隐晦的提醒朱棣。
想要借着这件事情来搞倒纪纲,未必能够如愿。
但是朱棣心里面有别的盘算。
建文旧臣因为没有靠山,现在积极的向自己靠拢,反倒表现的不错。
可是跟随自己的那些人呢?
到了山东干的都是什么事情?
这已经让朱棣意识到,必须要给这些人敲个警钟了。
于是他的嘴角勾勒出了一抹冷酷的笑容。
“他只是朕手中牵的一条狗,想要做什么由不得他!”
说到这里
,朱棣略微考虑片刻,淡淡的一笑。
“既然如此东厂也不用藏着掖着,你准备着,就在这两天把东厂给办起来!”
“奴才遵命!”
不过这个时候朱棣则是往椅子里面一靠,想了一阵,然后说道。
“你不是一直跟朕说想要出海吗?就趁着这个时候去吧。”
“如今海拉尔河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那小子的本事还是有的。”
“而且重兵已经集结在北平,瓦剌也掀不出大浪来。”
“你手头的事情就交给马靖去做!”
郑和听到之后,脸上明显的松了一口气,然后躬身说道。
“奴才明白!”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
“里面的人都信不住,还是你们更贴心点!”
“你这也不要光着忙着出海的事情,该提点的时候也要提点的下面的人。”
“尤其是要让他们学会守规矩,这一点最重要。”
郑和心里面当然明白,朱棣这么做,只是不想让他的手上沾太多的血。
对于一个有智慧的太监而言,郑和心里面当然清楚这是好事。
于是他连忙开口说道。
“陛下放心,奴才一定会竭尽全力,而为将此事办妥之后再出海。”
但是朱棣则是轻轻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道。
“这件事情已经拖得够久了,朕看小琉球的铁船就不错。”
“更何况他们这一次先出铁料也是大功一件,朕肯定要重赏的。”
“趁着这个机会你去小琉球传旨,将此事说明,临走之前
去跟那小子打个招呼!”